词严义密的成语故事
拼音cí yán yì mì
基本解释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出处《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暂未找到成语词严义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词严义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面之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
一面虚词 |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
万口一词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三谏之义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不义之财 |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不仁不义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不以词害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不实之词 | |
不恶而严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不能赞一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
不赞一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严丝合缝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
严严实实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严严实实压在心底的热泪,涌满眼眶,忍不住流了下来。” |
严于律己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严于律已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 《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
严刑峻制 | 晋·陆机《豪士赋》:“惧万民之有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 |
严刑峻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
严家饿隶 |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
严师出高徒 | |
严师畏友 |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27卷:“使人苦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
严惩不贷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
严气正性 | 《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 |
严父慈母 |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
严词厉色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
严词拒绝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