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睚眦必报睚眦必报的故事

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 zì bì bào

基本解释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暂未找到成语睚眦必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睚眦必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必由之路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有求必应唐 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势在必行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末大必折《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报雠雪恨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发指眦裂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恩将仇报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报仇雪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以直报怨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车到山前必有路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施恩望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通风报信清 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恶有恶报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必不可少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见善必迁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分秒必争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善有善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问必答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
物极必反宋 朱熹《近思录》引宋 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投桃报李《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报本反始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必争之地《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因果报应唐 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七卷:“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必里迟离《辽史 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