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

[宋代]: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

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打麦”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音发在山南,回声响在山北。

四月里太阳从东北升起,刚爬上山尖,麦儿还青,

转到中天,麦穗已黄熟。

鹖旦不停地叫着,催着农民们早早起床;竹鸡又鸣起,报告大雨将来,乌云如墨。

大妇带着镰刀出门,小妇背上筐子跟着。

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麦已捆成束。

田家以苦为乐,怕什么头发枯黄面容焦黑?

达官贵人们祭祖后已经尝新,喝着酒大宴宾客。

一曲奏罢吃饱喝足犒赏奴仆,怎能想到农民们一口也没吃着?

他们把好麦都交了租赋,又把剩下的上市场去出售。

正忙着收麦又要赶着插秧,毕竟丰年太少凶年太多,田家辛苦是无可奈何!

献上我的打麦词,又当作一首插秧歌。

注释

彭彭魄魄:象声词,打麦的声音。

海峤(jiào):海中的山,指日出之处。

鶡(hé)旦:古籍中记载的鸟名,一说寒号虫。

竹鸡:鸟名,分布于江南,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大妇:大儿媳。 腰:腰间插着。

具:准备。逐:追。

上垅:走进麦田。捋(luō):用手握住抹下来。

束:捆。

敢惮(dàn):不怕。

荐庙:用新麦祭祖。 尝新:尝食新麦。

酒醴(lǐ):美酒。 雍容:华贵大方。 会所亲:和亲友聚会。

厌饫(yù):吃饱喝足之后的剩余。 劳:赏给。

岂信:怎么相信。 未入唇:未曾进过嘴。

输:送。 公赋:公粮。

求市人:求人买。 市:买。

麦秋:收麦季节。 秧禾:插秧。

“打麦”鉴赏

赏析

古诗中反映农民困苦生活的作品很多,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张籍《野老歌》、皮日休《橡媪叹》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打麦》不落窠臼,内容更丰富,艺术上颇多创造。

这首诗集中抒写了农民的终生劳苦,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全诗可分为两段,从开头到“敢惮头枯面焦黑”为上段: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在北。”诗名“打麦”,开头就直承题意。但不是正面描写农民劳动场面,而是用相互回应的一片打麦声,侧面取影,写出了紧张艰苦的工作情景。接着作者撇开打麦,蓦然跳跃到打麦以前的收割。“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这里用夸张手法描写麦子成熟之速,目的是突出麦收的刻不容缓,渲染了农民抢收的紧迫性。“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鹖旦夜鸣催人,风雨将至,不抢收则颗粒无获。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出抢收的紧张气氛,引出下面对收麦的正面描写:“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只写妇女,实际上却已包括丁壮,笔墨简洁。捋青随即成束,既写出田家动作的熟练、紧凑,也写出神情的亢奋、紧张。白居易《观刈麦》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与之相比,此诗抓住了收麦场面中的特定动作,刻画更为准确。“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把农民的心理写得入木三分。夜无安眠,朝无少息,劳作很辛苦,但农民却以苦为乐。这里面有面对劳动果实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年成尚好,虽然所得无几,但不至于饿死道旁。这是凄楚的喜悦,辛酸的微笑。

这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

下一段从“贵人荐庙已尝新”到结束,由回顾收麦跳跃到展望食麦。“贵入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荐庙即献于家庙作祭品,醴是甜酒。贵人们雍容尝新,饱食有余,和田家的不曾入口形成强烈对比,揭示出耕者不食,食者不耕的对立。“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田家的饥馁不言而喻,两者的对比又深入了一层。

麦秋结束,劳作未歇,诗人构思又跳跃到打麦后的插禾:“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这里写插禾只是一笔带过,不再作具体描写,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打麦和插禾,虽然一为农事之末,一为农事之始,但贯穿始末的是送不走的“辛苦”二字。田家的辛苦又要随着插禾周而复始了。结尾结而不断,首尾相衔,内涵丰富。

张舜民一贯重视民生疾苦,《画墁集》中有不少篇章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而此篇尤为突出。诗中强调了农民的终生劳苦,内容比前人开拓得更广。

此诗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到之处。诗题说“打麦”,却忽而收麦、忽而食麦、忽而插禾,以打麦为联系中心,结构跳跃动荡,又有章法可寻,对主题的表现有重大作用。

由于作者热悉农村生活,因此在描写农村环境及劳动场面时,形象真实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描写贵人神态,着墨无多,却十分传神。两种形象的对比,互相映衬,更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诗中使用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参差,自由洒脱,避免板滞,很有乐府风味。诗中换韵三次,平仄交押,仄声的短促峭急,突出了农民的劳苦;平声的悠长平和,刻画了贵人的雍容自得。

整篇诗不用典实,不用生僻字,质朴平易,任情而往,在宋诗中颇具特色。

张舜民简介

宋代·张舜民的简介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张舜民的诗(2篇)

猜你喜欢

打麦

宋代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

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乱后逢村叟

唐代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驾出北郭门行

魏晋阮瑀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梁甫行

魏晋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叹燕

清代陈忱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苦寒行

两汉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织妇叹

宋代戴复古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劳歌

宋代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水龙吟·题文姬图

清代纳兰性德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鹦鹉曲·农夫渴雨

元代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