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dé shèng tóu huí德胜头迴 | 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
| shén tóu guǐ liǎn神头鬼脸 | 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硬鼻凹寒森森扫下雪来,冷脸似冬凌块,夕斗毛齐眼睛向下排,则是个敲人脑的活妖怪,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 |
| dīng tóu lín lín钉头磷磷 | 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 唐·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 |
| wàn xù qiān tóu万绪千头 | 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 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
| mí tóu rèn yǐng迷头认影 |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
| gān tóu rí shàng竿头日上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 《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 zéi tóu guǐ nǎo贼头鬼脑 | 同“贼头鼠脑”。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我总疑着他。” |
| yuān yǒu tóu,zhài yǒu zhǔ冤有头,债有主 | 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剑门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
| pǐn tóu lùn zú品头论足 | 见“品头题足”。 |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
| dào tóu huì wěi道头会尾 | 见“道头知尾”。 | 《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
| lóng tóu shé wěi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
| jiē ěr jiāo tóu接耳交头 | 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
| bǎi wěi yáo tóu摆尾摇头 | 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卷:“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山林迎接。” |
| duì tóu yuān jiā对头冤家 | 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
| tóu hūn nǎo zhàng头昏脑胀 |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
| xuán tóu cì gǔ悬头刺股 | 见“悬梁刺股”。 | 《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
| cóng tóu chè wěi从头彻尾 | 自始至终。 | 宋 朱熹《答吕伯恭》:“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
| sǐ bù huí tóu死不回头 | 指到死也不反悔,形容意志坚决。 | 曲波《林海雪原》:“谁知你是死不回头,狡猾诡诈来利用我们的宽大政策!” |
| dé shèng tóu huí得胜头回 |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 jiē tóu làn é燋头烂额 | 同“焦头烂额”。 | |
| mài tóu mài jiǎo卖头卖脚 | 犹言抛头露面。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 |
| suō tóu suō jǐng缩头缩颈 | 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同“缩头缩脑”。 |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远远一条长街只看见三四个人,蹀躞着,缩头缩颈歪斜着走。” |
| guǐ tóu huá nǎo鬼头滑脑 | 见“鬼头鬼脑”。 | 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
| méi tóu yī zhòu,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 mái tóu gù yǐng埋头顾影 |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 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
| yī tóu lǚ dàng依头缕当 | 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 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 |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 nà tóu biàn bài纳头便拜 | 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
|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 |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 dāng tóu yī bàng当头一棒 |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
| dī tóu rèn zuì低头认罪 | 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
| pī tóu pī nǎo劈头劈脑 | 正对着头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 zhì tóu hú yè雉头狐腋 | 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
|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尖担两头脱 | 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 |
| lǎo pó shé tóu老婆舌头 | 比喻善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那厮是能言巧辩之士,口里含着一堆的老婆舌头。” |
| zuān tóu mì fèng钻头觅缝 | 比喻到处寻找门路。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秦福到了武城,钻头觅缝的打听。” |
| bìng tóu lián并头莲 |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
| yáo tóu bǎi nǎo摇头摆脑 |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 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
| 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摸着石头过河 | 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6章:“水浅的时候,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
| qiān tóu jú nú千头桔奴 | 上千棵桔树就像上千个家奴。指前人为后人创造财富。 | |
| gǔ nǎo zhēng tóu鼓脑争头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 《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
| zéi tóu gǒu nǎo贼头狗脑 | 同“贼头鼠脑”。 | 《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
| chuáng tóu zhuō dāo rén床头捉刀人 | 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 zhí dài yǔ lín tóu直待雨淋头 | 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
| tóu shàng zhe tóu头上着头 | 犹言头上安头。 | |
| guó nàn dāng tóu国难当头 |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
| shé tóu shǔ yǎn蛇头鼠眼 |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忽听见门声一响,早有一个蛇头鼠眼,满脸胡须,又矮又胖的丑汉子走进来。” |
| gān tóu rì jìn竿头日进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清 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云:‘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 |
| tóu pò xuè liú头破血流 |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
| bǎi chǐ gān tóu百尺竿头 |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 bào tóu dà kū抱头大哭 |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
| kē tóu lǐ bài磕头礼拜 |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
| cóng tóu zuò qǐ从头做起 | 从:自。从开始做起。 |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
| wàn tóu cuán dòng万头攒动 |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
| wēi wáng guān tóu危亡关头 |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
|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
| yuān gè yǒu tóu,zhai gè yǒu zhǔ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 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
| 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 | 见“头足异处”。 |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
| yīng tóu què nǎo鹰头雀脑 |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
| péng tóu chì jiǎo蓬头赤脚 | 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
| tóu tòng é rè头痛额热 | 见“头疼脑热”。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
| sāo tóu mō ěr搔头摸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 gāng tóu zé dǐ岗头泽底 |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
| shǎo tóu méi wěi少头没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
| bái tóu bù zhōng白头不终 | 指夫妇不能偕老。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
| hǔ tóu yàn é虎头燕额 |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
| diǎn tóu dào shì点头道是 | 道:说;是:对。表示赞同。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
| pī tóu gài liǎn劈头盖脸 | 劈:正对着;冲着;盖:蒙;压下来。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形容来势凶猛;不容躲避。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晃盖喝道:‘你既不做贼,如何拿你在这里?’夺过士兵手里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 xiǎn lù tóu jiǎo显露头角 |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 méi tóu bù shēn眉头不伸 | 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 |
| gù tóu bù gù jiǎo顾头不顾脚 | 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 |
| péng tóu sàn fà蓬头散发 | 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 |
| dú zhàn áo tóu独占鳌头 |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
| yǒu tiān méi rì tóu有天没日头 | 比喻无稽言行。同“有天无日”。 | 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俗语本诗句》:“真个有天没日头,宋《神童诗》也。” |
| sān tóu duì àn三头对案 |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7回:“今天人们都在此处,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 |
| méi tóu yǎn wěi眉头眼尾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1卷:“乡原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 |
| áng tóu kuò bù卬头阔步 | 指抬头大步前行。 | 宋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诗:“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
| chǔ wěi wú tóu楚尾吴头 | 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 宋·朱熹《铅山立春》诗:“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 |
| fāng tóu bù liè方头不劣 |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
| dé shèng tóu huí德胜头回 |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
| tóu tòng nǎo rè头痛脑热 | 见“头疼脑热”。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若果有此事,前日大棍打时,也该有些头痛脑热。” |
| péng tóu lì chǐ蓬头厉齿 | 形容头发蓬松,牙齿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态 | |
| jiē tóu xiàng kǒu街头巷口 | 巷:胡同。指大街小巷。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以贩卖书报盛极一时的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 |
| tóu nǎo lěng jìng头脑冷静 | 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如果头脑冷静,就绝不会这样做了。” |
| dé shèng huí tóu得胜回头 | 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 元·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回头。” |
|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 tóu hūn yǎn yūn头昏眼晕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
| hǔ tóu yàn hàn虎头燕颔 |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
| 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宋 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 shēng sǐ guān tóu生死关头 |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
| xiù huā zhěn tóu绣花枕头 | 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 | 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
|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 | 比喻更进一步。 |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
| tóu yūn mù xuàn头晕目眩 | 头发昏,眼发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
| yíng tóu xiǎo lì蝇头小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 hǔ tóu hǔ nǎo虎头虎脑 |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 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
| yuān jiā duì tóu冤家对头 | 仇人,仇敌。 | 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
| dāi tóu dāi nǎo呆头呆脑 |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
| kē tóu tǎn tǐ科头袒体 | 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