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g tóng shí yì名同实异 |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
gōng zhū tóng hào公诸同好 | 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
zì tóng hán chán自同寒蝉 | 寒蝉:冬天的蝉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比喻闭口不说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tóng yè xiāng chóu同业相仇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清·翟灏《通俗编·交际》:“同美相护,同业相仇。” |
tóng lèi xiāng cóng同类相从 |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tóng gān gòng kǔ同甘共苦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yì pài tóng yuán异派同源 | 源:来源。不同流派来自同一本源。 | 唐·贾束《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万度门兮异派同源。” |
xún móu qiān tóng询谋佥同 |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 《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
tóng fú hé qì同符合契 |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
yì tú tóng guī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
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不同 |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
shū zhì tóng guī殊致同归 | 同“殊涂同归”。 | 《隋书·五行志》:“夫神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殊致同归。” |
hú yuè tóng zhōu胡越同舟 |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tóng yuán yì liú同源异流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tóng měi xiāng dù同美相妒 | 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 | 《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
wǎng zhí tóng guàn枉直同贯 | 谓曲直不分。 | |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各有巧妙不同 | 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个别谈话……或先软后硬,或先硬后软,或忽硬忽软,各有巧妙不同。” |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恶相求 |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十家锅灶九不同 |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 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
yì tóng fǎn zhǎng易同反掌 | 见“易如反掌”。 | 《北史·王轨传》:“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 |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不可同年而语 | 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tóng děng duì dài同等对待 | 同等看待,等同对待。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今后他们的子弟一律和贫下中农子弟同等对待,不论入党入团,招工招干和参军,都不再受影响。” |
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tóng páo tóng zé同袍同泽 | 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bù yuē ér tóng不约而同 |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tóng qì xiāng qiú同气相求 |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 《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tóng xīn yī lì同心一力 | 同“同心协力”。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
tóng chuán hé mìng同船合命 |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
tóng chén hé wū同尘合污 |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
yì tú tóng guī异涂同归 |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儒》:“圣人异涂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bù tóng liú sú不同流俗 |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
shù tóng bá yì树同拔异 |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 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
tóng yù jī luǒ同浴讥裸 | 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 |
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忧相救 |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tóng nián ér xiào同年而校 | 犹言相提并论。 | 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同床异梦 |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
yī mín tóng sú一民同俗 |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tóng chū yī zhé同出一辙 |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 |
tóng dé tóng xīn同德同心 | 见“同心同德”。 |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僇力 | 见“同心戮力”。 |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
tóng rì ér dào同日而道 | 同“同日而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
tóng xīn tóng dé同心同德 |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duàn jīn同心断金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qīng zhuó tóng liú清浊同流 |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 《晋书·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
tóng è xiāng dǎng同恶相党 |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 《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孔颖疏:“言其同恶相党,共行虐政也。” |
lián zhī tóng qì连枝同气 |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
niú jì tóng wěn牛骥同皁 |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 |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 | 齐心合力。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
gōng shǒu tóng méng攻守同盟 |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 清 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日本既与英结英日同盟,及日俄战役方酣,又与韩结日韩攻守同盟。” |
tóng guī shū tú同归殊涂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shū tú tóng huì殊涂同会 | 犹殊途同归。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 |
yì kǒu tóng shēng异口同声 |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
gōng tóng shǎng yì功同赏异 | 功:功劳;赏:赏赐。指功劳相同而赏赐却不同。 |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别则百姓惑。” |
tóng bì xiāng jì同敝相济 | 犹同恶相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冰炭不同炉 |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
bǐ zhòng bù tóng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 | 指齐心合力。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
jiāng hǎi tóng guī江海同归 | 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 |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
māo shǔ tóng rǔ猫鼠同乳 | 见“猫鼠同眠”。 | 《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气 |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
tóng yuán yì pai同源异派 | 见“同源异流”。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 |
tóng xīn yī dé同心一德 | 同“同心同德”。 |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
qíng tóng yáng zuǒ情同羊左 | 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
shū tú tóng zhì殊涂同致 | 犹殊途同归。 | 《晋书·嵇康传》:“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
māo shǔ tóng mián猫鼠同眠 |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 《新唐书 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tóng qì lián zhī同气连枝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
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敌忾 |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
tóng xīn yī yì同心一意 | 心志一致。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tóng xīn dí kài同心敌忾 |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
xíng tóng gǒu yǒu行同狗豨 |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 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
xiū qī shì tóng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
tóng xiū gòng qī同休共戚 |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 《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
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为谋 |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tōng tóng yī qì通同一气 | 串通在一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 |
jiǒng hū bù tóng迥乎不同 | 见“迥然不同”。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
qíng tóng gǔ ròu情同骨肉 |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
yù shí tóng suì玉石同碎 | 犹玉石俱焚。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
zhòng zhòu tóng yīn众啄同音 |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青岛归我,众啄同音。” |
èr rén tóng xīn二人同心 |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hǎo è bù tóng好恶不同 |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同声相应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zhī ài tóng fén芝艾同焚 | 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 《宋书·沈攸之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敌,何陈能坚?……芝艾同焚,悔将何及!” |
yǔ tiān dì tóng xiū与天地同休 | 休:停止。生命力与天地相同。比喻无穷无尽。 | 《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 |
wèi gǎn gǒu tóng未敢苟同 | 不敢随便同意。 | |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归 |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tóng zhōu ér jì同舟而济 | 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tóng xīn bì lì同心毕力 | 齐心尽力。 |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
shū lù tóng guī殊路同归 | 同“殊涂同归”。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怜:怜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shì tóng ér xì视同儿戏 | 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儿戏:小孩子闹着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
fēi tóng děng xián非同等闲 | 非:不;等闲: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 《追求》:“除非他自承怯弱,抛弃了这憧憬,不然,他不得不做一个非同等闲的人。” |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tóng bāo gòng qì同胞共气 | 喻指亲兄弟。 | 《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
tóng rì ér yán同日而言 | 同“同日而论”。 | 《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
shì tóng mò lù视同陌路 | 见“视若路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