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41 个杜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ù jué yán lù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dù mén huì jì杜门晦迹 | 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 《周书·宇文神举传》:“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孝武深纳焉。” |
dù bì qīng yuán杜弊清源 |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 清·林则徐《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 |
dù kǒu guǒ zú杜口裹足 |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
jiǎn fà dù mén剪发杜门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dù kǒu jié shé杜口结舌 | 犹言杜口吞声。 |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
dù duàn fáng móu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
shèn fáng dù jiàn慎防杜渐 | 慎:谨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或坏事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 《明史·王邦瑞传》:“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
dù mén jué kè杜门绝客 | 同“杜门谢客”。 | 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委蛇》:“韩世忠既罢,杜门绝客,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酒西湖以自乐。” |
dù yóu zhī lù杜邮之戮 | 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 | 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
fáng méng dù jiàn防萌杜渐 |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 《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
dù jiàn chú wēi杜渐除微 | 同“杜渐防萌”。 |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 |
jié yuán dù pèi截辕杜辔 | 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 语出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
dù mò wéi shī杜默为诗 |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 |
dù mén xiè kè杜门谢客 | 闭门谢绝宾客。指不与外界来往。 | 宋 苏轼《东园》诗:“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鷃游。” |
shào fù dù mǔ召父杜母 |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dù juān tí xuě杜鹃啼血 |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dù mén zì shǒu杜门自守 | 关闭大门,安分守已。 | 《汉书·孔光传》:“光退闾里,杜门自守。” |
dù kǒu tūn shēng杜口吞声 |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
dù mén què sǎo杜门却扫 | 杜:关上。关上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指闭门谢客,清静自适 | 《魏书 逸士传 李谧》:“杜门却扫,弃产营书。” |
dù ěr è wén杜耳恶闻 | 塞住耳朵不愿听。 |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
dù wēi shèn fáng杜微慎防 | 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 | 《明史·胡松传》:“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 |
jié shé dù kǒu结舌杜口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
dù mén bù chū杜门不出 | 关闭门户,不外出与人交往接触。 | 《国语·晋语一》:“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 |
dù jiàn fáng wēi杜渐防微 |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 晋 葛洪《抱朴子 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
zhàng dù nòng zhāng杖杜弄麞 | 指人借读别字。 | 《旧唐书·李林甫传》:“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陡曰:‘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又太常少卿姜度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 |
dù jué rén shì杜绝人事 |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 《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
dù xì fáng wēi杜隙防微 | 杜隙:杜绝疏失。杜绝疏失,防患于未然。 | 明·陈子龙《整饬京营疏》:“择才望大臣素为都人信服者以统之,弹压维制,杜隙防微,亦不为无助也。” |
dù mén miàn bì杜门面壁 | 谓闭门修养。 | 宋·苏轼《答王幼安宣德启》:“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又《答廖明略》之二:“衰陋之甚,惟有归田,杜门面壁,更无余事。” |
dù kǒu wú yán杜口无言 | 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 《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
dù jué hòu huàn杜绝后患 | 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炉的山峰崩将下来,恰好堵了洞门。雾幙白玉炉仍收回天上,从此白云洞再无人到。此是玉帝杜绝后患之意。” |
fáng móu dù duàn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
fáng wēi dù jiàn防微杜渐 |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
dù kǒu jué yán杜口绝言 | 犹言杜口无言。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
fáng wēi dù xìn防微杜衅 | 犹言防微杜渐。 |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十九:“往奉台翰,怜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衅,慎自持爱。” |
dù mén zì jué杜门自绝 | 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 《汉书·张陈王周传赞》:“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庭争,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 |
dù kǒu mù shé杜口木舌 |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
dù mén píng jì杜门屏迹 | 见“杜门晦迹”。 | 唐·杨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公杜门屏迹,心不自安,与门生故吏数百人归于后魏。” |
dù mén jué jì杜门绝迹 | 指隐居不出。 | 《后汉书·党锢传·刘佑》:“(刘佑)后得赦出……诏拜中散大夫,遂杜门绝迹。” |
dù jiàn fáng méng杜渐防萌 |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
dù kǒu jué shé杜口绝舌 | 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 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