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í yán wú yǐn直言无隐 | 直言无讳。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
mǎn zhǐ kōng yán满纸空言 |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
diē dàng fàng yán跌宕放言 | 跌宕:放纵不拘;放言:任性而言,不受拘束。行为放纵,言语不拘。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又与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 |
chén zhòng guǎ yán沉重寡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chén hòu guǎ yán沉厚寡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chǐ yán rén guò耻言人过 |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着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
dé yán gōng mào德言工貌 |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hǎn yán guǎ yǔ罕言寡语 |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
dé yán gōng róng德言工容 | 见“德言容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yán rén rén shū言人人殊 |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
bù yán ér yù不言而喻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zhèng yán lì sè正言厉色 |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
mù nè guǎ yán木讷寡言 |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 《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
sàng yán bù wén丧言不文 |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 | 《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
bèi yán luàn cí悖言乱辞 | 指胡言乱语。 |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tián yán mì yǔ甜言蜜语 |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
yán wéi xīn shēng言为心声 |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
chú ráo zhī yán刍荛之言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义 |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
fú fù hé yán夫复何言 | 夫:语助词;复:再。还能再说什么呢。 | 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夫复何言!”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yán yǔ gāo dī言语高低 | ||
dù jué yán lù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dé yán róng gōng德言容功 |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shāng yán zhā yǔ伤言扎语 | 方言。谓说讽刺话。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嫂嫂指鸡骂狗,伤言扎语,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
yán xíng xiāng bèi言行相悖 |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
duō yán fán chēng多言繁称 | 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chá yán guān sè察言观色 |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yī yán xīng bāng一言兴邦 |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
yī yán zhōng de一言中的 |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飞语 | 见“流言蜚语”。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
liú yán fēng yǔ流言风语 | 犹言流言蜚语。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
yán tīng jì cóng言听计从 |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
yán chū huàn rù言出患入 | 患:祸害,灾难。话一出口,患祸就随之进入。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
yán cóng jì nà言从计纳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
yán cóng jì xíng言从计行 | 见“言行计从”。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yán zhī guò shèn言之过甚 | 话说得太过头了。 |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
zhí yán gǔ gěng直言骨鲠 | 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耿直,敢于直言,气节刚正。 | 唐·韩愈《争臣论》:“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wò shǒu yán huān握手言欢 |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
chū yán tǔ qì出言吐气 | 犹言谈吐。指说话。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魏公]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讶而讯之,曰:‘此中有乐人孙子,多出言吐气,甚令人笑。’” |
néng yán shàn dào能言善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 |
miào bù kě yán妙不可言 | 妙:美妙、巧妙;言:说。美妙得不能用言语表。 | 晋 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
yào ér yán zhī要而言之 | 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 |
yán bì yǒu jù言必有据 |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yán xíng xiāng guǐ言行相诡 |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jiān yán jiān yǔ尖言尖语 | 指言语尖酸刻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言尖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 |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huā yán qiǎo yǔ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yán duō shāng xìng言多伤幸 | 见“言多伤行”。 | 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
dà biàn bù yán大辩不言 |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 《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
kuǎn yǔ wēn yán款语温言 | 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
fù xīn zhī yán负薪之言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
kuáng gǔ zhī yán狂瞽之言 | 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尧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 |
kǔ bù kè yán苦不可言 |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tào yán bù chén套言不陈 | 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mò mò wú yán嘿嘿无言 |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仔细看着秦重,好生疑惑,心中甚是不悦,嘿嘿无言。” |
yán gāo zhǐ yuǎn言高旨远 | 旨:题旨。言语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 《宋史·田锡传》:“《六经》则言高旨远,非讲求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
qiǎo yán lìng sè巧言令色 |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 《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 | 见“言类悬河”。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jǐn yán shèn xíng谨言慎行 |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 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中之言 | 出自内心的话。指说话诚恳。 |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
jùn yán miào yǔ隽言妙语 |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 |
wú yōng huì yán无庸讳言 | 不必忌讳这样说。 | 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无庸讳言的。” |
jìng yán yōng huí靖言庸回 | 同“靖言庸违”。 |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
yán tīng jì xíng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chū yán yǒu zhāng出言有章 | 说话有条理。 |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
yù yán yòu zhǐ欲言又止 | 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衷之言 | 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 |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衷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 |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dùn kǒu wú yán顿口无言 |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口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
xiāng gù wú yán相顾无言 | 顾: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yán yǔ lù jué言语路绝 | 犹言言语道断。 | |
zhèng yán bù huì正言不讳 |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
lěng yán rè yǔ冷言热语 | 犹冷言冷语。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
yán chū fǎ suí言出法随 |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
yán jiǎn yì fēng言简义丰 |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
piàn yán zhǐ zì片言只字 |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
sì yán lì rǔ肆言詈辱 | 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 宋·洪迈《夷坚丙志·奉阇梨》:“或得酬谢不满意,辄肆言詈辱。” |
xuān zhī shǐ yán宣之使言 | 宣:疏通,宣导。宣导人民,使他们敢于发表议论。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gān yán hòu lǐ甘言厚礼 | 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弥晏等首”裴松之注引《魏略》:“臣前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甘言厚礼,以诱吴贼。” |
liú yán fēi wén流言飞文 | 犹言流言蜚语。 |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 |
gān yán hòu bì甘言厚币 | 甘:甜;币:礼物,金钱。甜蜜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 《梁书·侯景传》:“不顾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门之不植。甘言厚币,规灭忠梗。” |
rén wēi yán jiàn人微言贱 | 犹言人微言轻。 |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
wēi yán dà zhǐ微言大指 | 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
gān yán qiǎo cí甘言巧辞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唐·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事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辨。”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
gān yán mèi cí甘言媚词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
rén yán kě wèi人言可畏 | 言:指流言蜚语。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 《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gān yán hǎo cí甘言好辞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 |
chū yán tǔ cí出言吐词 | 见“出言吐气”。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
yī yán bì zhī一言蔽之 |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宋书·索虏传》:“因此而推胜负,殆可以一言蔽之。” |
dùn fù zhī yán顿腹之言 | 犹言肺腑之言。 |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