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 | 见“言类悬河”。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憎:厌恶。形容说话枯燥无味,面貌使人厌恶。 | 巴金《谈<秋>》:“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
yán bù yuàn xíng言不愿行 | ||
yán zhòng jiǔ dǐng言重九鼎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piàn yán zhé yù片言折狱 |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
fàn yán zhí jiàn犯言直谏 |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
yán bì yǒu zhòng言必有中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 | 《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yī yán sàng bāng一言丧邦 |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háo bù huì yán毫不讳言 |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 |
sī yán qiè yǔ私言切语 | 私:秘密;切:贴近。私下里的情话 | 《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双带子》:“私言切语谁人念,海燕双飞绕画梁。” |
wú yōng huì yán无庸讳言 | 不必忌讳这样说。 | 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无庸讳言的。” |
wū yán huì yǔ污言秽语 | 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污言秽语嘲骂不说,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 |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yán bù gù xíng言不顾行 |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zhèng yán lì yán正言厉颜 | 见“正言厉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
yán lùn fēng shēng言论风生 |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 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
yán chū huò suí言出祸随 | 见“言出祸从”。 |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 |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yán bì yǒu jù言必有据 |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zhī zì piàn yán只字片言 | 只:一个。指零星的文字和言语。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只字片言曾蒙激赏。” |
bèi yán luàn cí悖言乱辞 | 指胡言乱语。 |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jiā yán xié xué家言邪学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
nì ěr liáng yán逆耳良言 |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bù zhī suǒ yán不知所言 | 见“不知所云”。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搭后语 |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
zhèng yán bù huì正言不讳 |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
mén shī ér yán扪虱而言 | 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 唐·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
zào yán niē cí造言捏词 | 捏造虚假的言词。 | 明·李贽《穷途说》:“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犹然不得快活,复怨怒上山,造言捏词。” |
yán rén rén shū言人人殊 |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
néng yán qiǎo biàn能言巧辩 |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wēi yán sǒng lùn危言竦论 |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4回:“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 |
rén wēi yán qīng人微言轻 |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xíng jùn yán lì行峻言厉 | 行:行为;峻:严厉。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 |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nì ěr zhī yán逆耳之言 |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yán chū fǎ suí言出法随 |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勿谓言之不预也 | 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
fēng yán cù yǔ风言醋语 |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
bù kě shèng yán不可胜言 |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
yì yán xū měi溢言虚美 | 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 清·方苞《书周颂清庙诗后》:“古人事君亲要于诚信,不敢溢言虚美,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实也。” |
rén yán lì pǔ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
yán zhī yǒu gù言之有故 | 所说的话有根据。 |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
cáng zhū kōng yán讬诸空言 | 见“讬之空言”。 | |
qīng yán xì yǔ轻言细语 |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
jiǔ hòu shī yán酒后失言 | 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 |
néng yán shàn biàn能言善辩 |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
shí lǐ wú zhēn yán十里无真言 | 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 | 黎汝青《叶秋红》:“十里无真言,总是越传越玄。” |
jùn yán miào yǔ隽言妙语 |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 |
mián yán xì yǔ绵言细语 |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 |
lín bié zèng yán临别赠言 |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 | 唐 王勃《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
tú tuō kōng yán徒托空言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kuài yán kuài yǔ快言快语 | 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 |
zhōng gòu zhī yán中冓之言 |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 《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
bǐ yán miù shuō秕言谬说 | 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sàn yán suì yǔ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
xíng yán zì wéi行言自为 | 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
yù yán yòu zhǐ欲言又止 | 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gǔ yán wàng jǔ瞽言妄举 |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正言顺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jiā yán shàn xíng嘉言善行 | 美善的言行。 | 宋 曾巩《<新序 目录>序》:“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
shēn wēi yán qīng身微言轻 |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chǐ yán rén guò耻言人过 |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着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
yán zhī bù yú言之不渝 | 渝:改变,违背。说出的话不改变,即说到做到。 | 晋·陆机《遂志赋》:“任穷达以逝止,亦进仕而退耕;庶斯言之不渝,抱耿介以成名。” |
liú yán fēi wén流言飞文 | 犹言流言蜚语。 |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 |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顾左右而言他 | 看看两旁的人而谈起别的事情。形容不能正面回答问题而支吾其词的样子。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
yán jiǎn yì gāi言简意赅 |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
chuàng yì zào yán创意造言 | 犹立意遣词。 |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
yī yán xīng bāng一言兴邦 |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
yán chū huò cóng言出祸从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事无不可对人言 |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gǎn nù gǎn yán敢怒敢言 |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
gān yán mèi cí甘言媚词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
měi yán bù wén美言不文 | 文:饰。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
shì hé yán zhí事核言直 |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语出《汉书 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
huà yán huà yǔ话言话语 | 犹谈话。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 |
yǐ yán xùn wù以言徇物 |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
dūn mò guǎ yán敦默寡言 | 稳重而少言语。 |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语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yán xìn xíng guǒ言信行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
bù gǒu yán xiào不苟言笑 |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
yán shí wàng jiǔ言十妄九 |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
fèi fǔ zhī yán肺腑之言 |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
lěng yán rè yǔ冷言热语 | 犹冷言冷语。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
jǐn yán shèn xíng谨言慎行 |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 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
tuō yú kōng yán托于空言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
yán duō yǔ shī言多语失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
yán shì rén fēi言是人非 | 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 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
dùn fù zhī yán顿腹之言 | 犹言肺腑之言。 |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论 | 正直公道的言论。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 |
xià bǐ qiān yán下笔千言 | 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
luò huā wú yán落花无言 | 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 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
bù xìng ér yán zhòng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zuò yán qǐ xíng坐言起行 |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