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uàn ruò bīng shì涣若冰释犹言涣然冰释。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xīn ruò sǐ huī心若死灰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lǐn ruò bīng shuāng凛若冰霜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yōu yóu zì ruò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zhī zǐ mò ruò fù知子莫若父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zhì ruò wǎng wén置若罔闻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ruò pēng xiǎo xiān若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 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jìng ruò shén míng敬若神明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ruò lí ruò jí若离若即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yǔ yáng shí ruò雨旸时若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áng rán zì ruò昂然自若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chǐ ruò biān bèi齿若编贝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huān xǐ ruò kuáng欢喜若狂欢喜得好像发疯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fèng ruò shén míng奉若神明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对某人或某事物尊崇信奉得像迷信的人崇信神灵一样。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悬河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biàn ruò xuán hé辨若悬河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tǎn rán zì ruò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yìn léi shòu ruò印累绶若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东汉 班固《汉书 佞幸传 石显》:“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冷若冰霜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tán ruò xuán hé谈若悬河犹言口若悬河。《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xī tì ruò lì夕惕若厉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ruò yǒu suǒ sàng若有所丧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jiāo dàn ruò shuǐ交淡若水指道义上的往来。《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见“言类悬河”。《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失之千里,差若毫厘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隋书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若揭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pàn ruò hóng gōu判若鸿沟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lǚ xiǎn ruò yí履险若夷见“履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ruò shè yuān shuǐ若涉渊水比喻处境艰险。《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xí guàn ruò zì rán习惯若自然惯:同“贯”;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shēn cáng ruò xū深藏若虚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gān xīn ruò liè肝心若裂比喻极痛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清 伤时子《苍鹰击 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bù jué ruò xiàn不绝若线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rén shēng ruò jì人生若寄见“人生如寄”。晋·陶潜《荣木》诗:“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bì zhī ruò měi避之若浼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áng áng zì ruò昂昂自若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5卷:“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
qì ruò jīn lán契若金兰比喻朋友交情深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xuán ruò rì yuè悬若日月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氏绝笔之本,悬若日月焉,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鸡耳!”
jìn dào ruò quán进道若蜷见“进道若退”。
huān ruò píng shēng欢若平生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liǎo ruò zhǐ zhǎng了若指掌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huān xīn ruò kuáng欢欣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吴玉章《辛亥革命》:“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shì ruò wú dǔ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dā xǐ ruò kuáng大喜若狂高兴得几乎发狂
ēn ruò zài shēng恩若再生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jìn ruò hán chán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shén qíng zì ruò神情自若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马南邨《燕山夜话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举出最普通的例子来说,当你随便走进一家澡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老工人,能够在滚开的热水中拧手巾,神情自若,并不烫手。”
dà qiǎo ruò zhuō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hào ruò yān hǎi浩若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宋·晁补之《北渚亭赋》:“其下陂湖汗漫,葭芦无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
ruò bù shèng yī若不胜衣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淮南子 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dà biàn ruò nè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fú shēng ruò mèng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jǔ zhòng ruò qīng举重若轻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tài rán zì ruò泰然自若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shèn zhōng ruò shǐ慎终若始慎:谨慎。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ài cái ruò kě爱才若渴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就象口渴想喝水一样,形容十分珍惜人才。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yí rán zì ruò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诎见“大直若屈”。《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
dāi ruò mù jī呆若木鸡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qíng ruò shǒu zú情若手足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剪灯新话·孙恭人传》:“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piān ruò jīn hóng翩若惊鸿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shì sǐ ruò shēng视死若生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庄子 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miǎo ruò shān hé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huà ruò yǎn cǎo化若偃草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pàn ruò liǎng rén判若两人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máng rán ruò shī茫然若失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若有所失的样子。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
ruò áo zhī guǐ若敖之鬼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左传 宣公四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屈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chén gù zì ruò沉痼自若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cóng shàn ruò liú从善若流见“从善如流”。《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liáo ruò chén xīng寥若晨星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huǎng rán ruò shī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xiàng ruò ér tàn向若而叹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jǔ guó ruò kuáng举国若狂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gù ruò jīn tāng固若金汤金:指金城;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指汤池开水一样滚烫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阵地或所守卫的地方非常牢固。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骛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xū huái ruò gǔ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若失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ruò áo guǐ něi若敖鬼馁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jí è ruò chóu嫉恶若仇见“嫉恶如仇”。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guī zhī ruò shuǐ归之若水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ruò wú qí shì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zhōng shǐ ruò yī终始若一自始至终都不改变。《荀子 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xí ruò zì rán习若自然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ruò yǐn ruò xiǎn若隐若显若:好象;隐:隐藏;显: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宋 赵佶《宣和画谱 山水三》:“作《风烟欲雨图》,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暗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
xū rán ruò shén须髯若神指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
ruò sàng kǎo bǐ若丧考妣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báng ruò wú rén傍若无人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tiān yá ruò bǐ lín天涯若比邻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yàn rú táo lǐ,lǐn ruò bīng shuāng艳如桃李,凛若冰霜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pàn ruò shuǐ huǒ判若水火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mén tíng ruò shì门庭若市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zhèn dìng zì ruò镇定自若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