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披肝沥胆披肝沥胆的故事

披肝沥胆的成语故事


拼音pī gān lì dǎn

基本解释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暂未找到成语披肝沥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披肝沥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肝髓流野《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坐薪悬胆《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失魂丧胆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艺高人胆大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有胆有识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胆如斗大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肝胆欲碎
胆寒发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肝胆过人
隳肝沥胆唐·元稹《上裴度相公书》:“宰物者虽朝许之以纶诰,暮许之以专席,厚则厚矣,遽责有隳肝沥胆同厮养之用力,亦难哉!”
胆大心小《旧唐书 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赤胆忠心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惊心悼胆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露胆披肝唐·李远《蝉蜕赋》:“擘肌分理,有谢于昔时;露胆披肝,请从于今日。”
吐胆倾心《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承信方敢吐胆倾心,告诉道:‘小将建州人,实姓范。’”
心胆俱裂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惊心吊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亡魂丧胆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胆粗气壮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呕心吐胆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隐秀》:“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发炼年,奚能喻苦?”
胆破心寒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胆大包天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大胆包身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沥胆堕肝唐 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胆大泼天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琴心剑胆元 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肝胆楚越庄周《庄子 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