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蜻蜓撼石柱蜻蜓撼石柱的故事

蜻蜓撼石柱的成语故事


拼音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

基本解释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暂未找到成语蜻蜓撼石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蜻蜓撼石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卵与石斗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石枯松老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石问路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绊脚石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
悬石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家无儋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狂生》:“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辄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药石无效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他山之石《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水滴石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落井下石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浮石沉木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海枯石烂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石火电光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木石心肠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击石弹丝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蜻蜓点水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破柱求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玉石俱焚《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石破天惊唐 李贺《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蚍蜉撼树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金石为开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家无担石宋朝苏轼《乞赙赠刘季孙状》:“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无儋(担)石。”
石心木肠宋·苏轼《谢失察妖贼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饥寒;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