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扼腕兴嗟扼腕兴嗟的故事

扼腕兴嗟的成语故事


拼音è wàn xīng jiē

基本解释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暂未找到成语扼腕兴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扼腕兴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简明扼要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兴高采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意兴索然《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止戈兴仁《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去害兴利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家和万事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望洋兴叹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兴致勃勃清 李汝珍《镜花缘》:“到了群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进去考了一场。”
扼腕叹息晋 王隐《晋书 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兴师动众《吴子 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大兴土木《旧五代史 汉书 李守贞传》:“以广其第,大兴土木,治之岁余,为京师之甲。”
兴师问罪宋 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高高兴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
方兴未艾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意兴盎然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叹老嗟卑宋·陆游《岁莫》诗:“小筑幽栖与拙宜,读书写字伴儿嬉,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败兴而归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云兴霞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逸兴遄飞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扼襟控咽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兴高彩烈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兴会淋漓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3回:“这父子兴会淋漓,巳牌末脱稿。”
蝮螫解腕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腹螫解腕。”
兴旺发达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骈兴错出明·宋濂《送王文冏序》:“上既立太学,以育才俊士,六七年间,奇能足用之人,骈兴错出,布列乎内外,为政咸有可称。”
兴灭举废明·刘基《杞子来潮》:“胥教胥海,以引以为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
人丁兴旺欧阳山《苦斗》:“周家原本是人丁兴旺的,这会儿死的死,逃的逃,嫁的嫁,出门的出门,坐牢的坐牢。”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