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甫的诗 > 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

注释

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

归年:回去的时候。

“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鉴赏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拟人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在这首小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明媚艳丽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鉴赏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11篇)

猜你喜欢

绝句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芙蓉曲

元代萨都剌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宋代潘牥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五代孙光宪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题浔阳楼

唐代白居易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荷叶杯·五月南塘水满

清代毛奇龄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


游媚笔泉记

清代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重别薛华

唐代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清代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宋代汪元量

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梵王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