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女子含泪的模样,好像娇花带雨,俏丽的色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开来的样子。苇席上、灯影里,藏着她一生的愁绪。梦醒之后,恍惚自己仍在梦中的楼头等待良人归来。
残月默默映照在大门的搭环上,柔风吹过帘钩轻轻摇荡,再也无法入睡了,唯有等待天明,等邻家的女伴来唤自己一同梳妆。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格律为: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湘真:即陈子龙,字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文坛名士,于易代之际抗清被俘,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其中有《浣溪沙·五更》一首。和(hè)韵,指和他人诗词,仍用原韵。
微晕(yùn):指天色初晓。
簟(diàn)纹灯影:写相思难眠的样子。簟,竹席。灯影,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这里指人影。
远山楼:汤显祖《紫钗记》中有女子在远山楼上思念丈夫的场景,这里借指女子居处。
屈戍(shù):亦称屈戌,即门上的搭环。
软风:和风。玉帘钩:帘钩的美称。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鉴赏
赏析
此词刻画了一个生活忧愁无绪、百无聊赖而彻夜难眠的女子。全词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
此词上片首句“微晕娇花湿欲流”写梦中情景,以“湿欲流”写花饱蘸露水、晶莹可爱的样子写出“娇花”模样。“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梦醒之时,对孤灯,辗转床席,愁思无限。
下片“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二句写夜景,末句“待听邻女唤梳头”荡开一笔,淡淡作结,别具一格,显出长夜失眠之人的百无聊赖。
全词着力描绘女子之慵懒情态,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比陈子龙原作脂粉更重,绮思更浓。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这首追和之作,可能是为思念亡妻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0篇)〕猜你喜欢
买陂塘·归鸦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