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杨载的诗 > 到京师

到京师

[元代]:杨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到京师”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大都的积雪刚刚消融完,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破土而出;偏门出的偏僻小巷行人稀少。

突然一声清脆的黄鹂叫声,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这是标志着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声音啊!

注释

荠菜: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荠荠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角门:小的旁门。

“到京师”鉴赏

赏析

“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时欣喜心情的表露。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因此这个地点的深层意蕴决不能轻易忽略。“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一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不是吗?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任何一点新绿都是生命勃发的象征,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所以这个细节也不能忽略。

“角门深巷少人行”以环境的寂静落寞,说明诗人境况的冷落。“角门”指偏门,是诗人到达京师后的寓所之门。“深巷”指偏僻的小巷。有元一代,儒士的地位、出路和境遇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起用儒士为官的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歧视,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元代的科举又时行时废,科举制度本身又有诸多不利于汉族士子的规定。因此,汉族士子进仕的机会非常有限。杨载自幼博览群书,期待“应有声名达帝前”,但直到四十多岁才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故而初到京师,门前冷落,大有“贫在闹市无人问”之慨。

然而,就在这寂寞寥落的偏僻小巷里,突然“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所有沉寂。黄鹂本无情,此时却有语。这与其说是黄鹂的鸣叫,倒不如说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尽管自己仕途艰难,但现在不是已经奉诏进京了吗?希望就在眼前!“此是春来第一声”把诗人心中那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到处莺歌燕舞”固然更为繁华热闹,但已经没有“春来第一声”的新鲜感了。唐代诗人韩愈《春雪》诗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刚刚感觉到春天来临之前的心理状态。些微淡淡的绿芽,就使人又惊又喜,何况第一声鸟鸣呢!更何况是善解人意的黄鹂呢。唱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呢!

杨载所著《诗法家数》一书,曾提到写景要“景中含意”。本诗所设之景,无一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的确达到了“景中含意”。“景中含意”也就是情景交融。这首绝句淡淡写来,似乎毫不经意,但兴象自然,意境优美,深得唐人三味,称得上是元代“宗唐 ”风气中成功的作品。▲

简析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人生新的生机。那善解人意的黄鹂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杨载简介

元代·杨载的简介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杨载的诗(3篇)

猜你喜欢

雨雪曲

南北朝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宋代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登河北城楼作

唐代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禅堂

唐代柳宗元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相思令·苹满溪

宋代张先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新晴野望

唐代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界围岩水帘

唐代柳宗元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过阴山和人韵

元代耶律楚材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三月

唐代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重赠吴国宾

明代边贡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