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说的诗 > 灉湖山寺

灉湖山寺

[唐代]:张说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灉湖山寺”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林寂寂滤尽了俗念凡尘,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山鸟啼鸣。

幽静的禅堂让凡人肃然生敬,香烟缭绕怎会是尘世中的俗情?

东岭的层峦自云间涌出,丛林的倒影在南湖历历分明。

巢父和许由如果能来这里,再大的官职也舍不下这份幽情。

注释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七。灉(yōng )湖;在今岳阳市南,又称南湖。

禅室从来尘外赏:一作“禅室从来云外赏”。

云间东岭千重出:一作“云间东岭千寻出”。

巢由:古代的隐士巢父和许由。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灉湖山寺”鉴赏

赏析

这首诗虽写禅寺,但所恋的是湖山,且对信徒拜佛提出了含蓄的疑问,觉得簪缨不能与萝薜交换,流露出因为刚直而遭贬的不满,同时又十分旷达的情怀。

灉湖,河水泛滥形成的湖泊。诗人被贬,便生出世念头,聊以自慰。此时来到山寺中,寻求隐士的感觉,也真的有了这种感觉。

首联点题,要在道心生。产生了隐者情怀。原因是到了人烟稀少的空山,遥远的山谷中时时传来鸟叫,不是感到寂寞,而是感到很惬意。中间二联展开。云外赏禅室,是超凡;近香台而远世情是脱俗;是一种精神境界——道心。颈联写景,这么美好的景色,是世俗中不可以看到的。尾联总括心境。意思是说:就是巢父、许由,也会赞成我隐居的,谁还抛弃萝薜去换取簪缨呢?巢父、许由是上古隐者,帝尧曾经要把帝位让给他们,他们都拒绝了。萝薜,借代山野隐居;簪缨,借代在朝为文武官员。

这首诗,在情调上,开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

张说简介

唐代·张说的简介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张说的诗(4篇)

猜你喜欢

题江湖伟观

宋代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折桂令·问秦淮

清代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晓行望云山

宋代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渡浙江问舟中人

唐代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买陂塘·归鸦

清代黄景仁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采桑子·桐庐舟中

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四时

魏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谒金门三首·其三

清代郑文焯

归不得,一夜林乌头白。落月关山何处笛?马嘶还向北。

鱼雁沉沉江国,不忍闻君消息。恨不奋飞生六翼,乱云愁似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