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范成大的诗 > 鄂州南楼

鄂州南楼

[宋代]: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鄂州南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在中秋的夜晚吹奏着玉笛?黄鹤飞回时不会认不得旧游之地。

汉阳的云树依然多情地横布在长江北岸,江水默默地环拥在南楼楼底。

夜已深街市仍旧灯火通明照亮天空。舳船罗列,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可笑我这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

注释

鄂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每江夏(今武昌)。

南楼:指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

汉树:汉阳的云树。

蜀江:指长江。

烛天:灯火照彻天空。

摇月旌(jīng)旗万里舟:形容船舰之多,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鲈乡:莼鲈乡,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菇菜(茭白)、莼羹、鲈鱼脍,即弃官南归。作者是吴郡人,故云。

垂钓手:作者自谓。

武昌鱼:盛产樊口。即樊口鳊鱼。又称“缩项编”。吴主孙皓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市),陆凯上疏切谏,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作者亦引此以自嘲未得归隐。

淹留:停留,久留。

“鄂州南楼”鉴赏

赏析

诗中出色地描绘了武昌的繁华的都市风光。此诗前三联写中秋之夜所见南楼及江、城形胜;尾联抒发思乡归隐之情。此诗多用典故,化而不露,气势亦较为遒壮,语言清丽,风格温婉,意境超脱。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句点出游南楼在中秋,并闻歌管之声。借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一句从听觉写实,二句由视觉写虚。古人写吹笛常甩“弄”字,以表现吹笛人娴熟的技艺、勃勃的兴致和曲调的悠扬变化。“弄”字写出吹笛者缓吹闲赏、边吹边赏之态,和游者的心情合拍。不说笛声如何美妙动听,却说连“一去不复返”的黄鹤都被笛声吸引回旧日游过的地方,这种衬托手法的运用比直说效果更好,而且以无作有,以虚写实,以虚衬实,增加了诗的情趣。这一联笔调飘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写南楼形胜。南楼隔江遥对汉阳,西面、北面为长江所怀抱。“汉树”句自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化来;“有情”,加重感情色彩;“横北渚”,贴切形势。“蜀江”句,即《吴船录》所谓“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无语”除加重感情色彩外,又渲染夜静。“横”字、“抱”字,锤炼有力。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写鄂州城市和江面的夜景。当时鄂州商业发达,市面繁荣,《吴船录》载:“沿江数万家,廛闹甚盛,列肆如栉,酒炉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夕可尽,其盛壮如此。”鄂州并且是长江中游的军事要地,官、商船舰云集,故以此二句状之。“灯火”是夜游所见,“月”字点明中秋;“三更市”,说夜市直到深更;舟来“万里",又多高插“旌旗”,江面喧闹非凡;“烛天”写灯火之盛,“摇”字写月兼联江水,气势极为雄壮。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自嘲流连鄂州景色,不及早还乡。上三联叙事、写景,这联转为抒情,笔调应接起联,以飘逸胜,兼带风趣。鲈乡,指作者故乡苏州一带鱼米之乡,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脍之典;“垂钓手”,指隐者,用以自喻;“武昌鱼好”,化用三国时“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谣谚。此联蕴归隐之心,与同时《水调歌头》词所写:“想垣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辞异情同。

创作背景

公元1175年(宋孝宗淳熙二年)六月,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作为封建王朝的高级官吏,被委任“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诉江经武汉去四川,两年之后,卸任回临安,又经过武汉,当时正赶上中秋节,登上武昌南楼写下了这首诗。

范成大简介

宋代·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范成大的诗(16篇)

猜你喜欢

鄂州南楼

宋代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二

隋代杨素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登河北城楼作

唐代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登宝公塔

宋代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雨后丹凤门登眺

金朝元好问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浣花溪记

明代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南北朝何逊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一枝花·春日送别

元代刘方平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代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沉醉东风·渔夫

元代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