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

[宋代]: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观雨”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

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

注释

山客:隐士。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群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韬鳞括囊。”

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

不解耕:这里指不熟悉农事。

开轩:开窗。

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云气:云雾,雾气。

万壑(hè)千林:形容众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沟。

海:这里指暴雨。

山角: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晦(huì):昏暗不明。

乾(gān):“干”字的异体字,干燥。

甲兵:盔甲和兵器。

“观雨”鉴赏

赏析

诗首联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尾联用典,写观雨感受,表现对抗金胜利的渴望。该诗虽然写的是雨景,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山客”是诗人自谓,“客”点明处境,“龙钟”写诗人精神状态;“不解耕”表明诗人不会(懂)农桑。这里,与其说作者在介绍自己,不如说他在述说那个不幸的时代。寓居异乡,是因为国破家亡;精神疲惫,是因为颠沛流离;不事农桑,是由于在这战乱扰攘的年代无法进行和平生产。首联的出句,写出了诗人对这个特定时代的鲜明态度,是因,是“客”;对句才是果,是“主”,“危坐”表现了诗人郑重的神态及沉重的心情。“阴晴”是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这又与前面的“不解耕”自然衔接,“观雨”与“时局”二者圆和无迹。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

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并非黑暗一片。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也有一丝生机(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长沙守帅向子湮的积极抗金举动)。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顽强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这里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净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当然这里的“雨”所指是有助于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战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等等,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飘摇欲坠的危势等等是不同的(这也是广义的“双关”)。这是作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的,更是诗人关心时局、希望政局好转的本意决定的。

当然,全诗还运用了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但关键还是双关的应用,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是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

创作背景

《观雨》作于1130年夏。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兵在东南战线攻破临安(今杭州)、越州,继而从海上追击宋朝皇帝,高宗从明州逃至温州。在两湖(湖南湖北)一线,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湖南长沙。当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积极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卞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一场夏雨翩然而降,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雨丝在纷飞。该诗虽然写的是雨景,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了。

陈与义简介

宋代·陈与义的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陈与义的诗(11篇)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近现代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明代朱栴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

金朝元好问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拟咏怀十一

南北朝庾信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代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谒金门·五月雨

明代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登剑南西川门感怀

宋代陆游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宋代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蝶恋花·莫斗婵娟弓样月

清代王国维

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南轩松

唐代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