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万汉元帝时候,珠崖(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四十里)反叛,几年平定不了。皇帝和大臣商议使用兵平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应当打。皇帝便问丞相和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打,丞相于定国以为贾捐之的建议对,皇帝采用了贾捐之的意见。就撤消了珠崖郡。匈奴呼韩邪兰于既归服了汉朝,上书说愿意保卫汉朝边塞,从上谷(今北京市怀来县东南)以西,撤走汉朝守边的军队,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皇帝让大臣们商议,都以为可行。郎中侯应熟悉边疆情况,以为不可答应。皇帝询间情况,侯应提出了十条不能答应的意见,皇帝于是下诏不要再谈撤掉边备的意见。汉成帝时候,匈奴使者想要投降,皇帝让大臣们商议,大巨们主张应按旧例接受他投降。光禄大夫谷永以为不可答应,皇帝采纳了谷永的意见。使者果然是诈降。汉哀帝时侯,单于要求朝见皇帝,皇帝不想答应,便征求大臣意见,大臣们也认为耗费国家钱财,不宜答应,单于使臣便走了。黄门郎扬雄上书劝谏,皇帝省悟过来,召回匈奴使臣,另写了诏书,答应了单于的请求。汉安帝时候,大将军邓鹭想放弃凉州(今甘肃陇县),加强力量,以对付北方边患。朝廷召集公卿商议,都以为可行,郎中虞诩陈述了三条意见,以为不能放弃。于是又召集四府(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商议,都同意虞诩的建议。北匈奴再度强盛,西域诸国断绝了和汉朝的关系,大臣们多主张关闭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和西域断绝交往。邓太后召来军司马班勇,询问他的意见,班勇以为不宜断绝,于是采纳了班勇的意见。汉顺帝时候,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蛮反叛,皇帝召集公卿百宫和四府的僚属商讨对策,都主张派大将进兵征讨,议郭李固提出反对意见,要求选派刺史太守去安抚,四府都听从了李固的意见,岭南又安定下来。汉灵帝时候,凉州军士骚乱不止,司徒崔烈以为应该放弃,朝廷乃召集公卿百官商议,议郎傅燮以为不能放弃,皇帝听从了傅燮的建议。这八件事,都关系着国家成败,当时公卿百官都有了共同意见,贾捐之等八人,都是郎、大夫一类的小官,却敢提出不同意见。汉元帝、成帝、哀帝、安帝,顺帝、灵帝都不是英明的皇帝,都能够违背众人,听从他们的意见,大臣们不论贤愚,也不再坚持前议,这是公道还存在的表现。每件事都能这样,天下还有不太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