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 > 论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论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佚名

原文

yányuānwènwéibāngyuēxíngxiàzhīshíchéngyīnzhīzhōuzhīmiǎnyuèsháofàngzhèngshēngyuǎnnìngrénzhèngshēngyínnìngréndài

译文

注释

1: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2:殷之辂:辂,音lù,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5:放: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

6:郑声: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是淫声。

7:远:远离。

8:殆:危险。

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评析

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韶》乐优美动听,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礼的问题,他还是主张“复礼”,当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选择。此外,还要禁绝靡靡之音,疏远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