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北齐书 > 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李百药

原文

李元忠卢文伟李义深

○李元忠卢文伟李义深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曾祖灵,魏定州刺史、巨鹿公。祖恢,镇西将军。父显甫,安州刺史。元忠少厉志操,居丧以孝闻。袭爵平棘子。魏清河王怿为司空,辟为士曹参军。迁太尉,复启为长流参军。怿后为太傅,寻被诏为营构明堂大都督,又引为主簿。元忠粗览史书及阴阳数术,解鼓筝,兼好射弹,有巧思。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以好酒,无政绩。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中兴初,除中军将军、卫尉卿。二年,转太常卿、殷州大中正。后以从兄瑾年长,以中正让之。寻加征南将军。武帝将纳后,即高祖之长女也,诏元忠与尚书令元罗致娉于晋阳。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云:“此人逼我起兵。”赐白马一匹。元忠戏谓高祖曰:“若不与侍中,当更觅建义处。”高祖答曰:“建义处不虑无,止畏如此老翁不可遇耳。”元忠曰:“止为此翁难遇,所以不去。”因捋高祖须而大笑。高祖亦悉其雅意,深相嘉重。后高祖奉送皇后,仍田于晋泽,元忠马倒被伤,当时殒绝,久而方苏。高祖亲自抚视。其年,封晋阳县伯,邑五百户。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初,复为太常。后加骠骑将军。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常布言于执事云:“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若朝廷厚恩,未便放弃者,乞在闲冗,以养余年。”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乃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曾贡世宗蒲桃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曰:“仪同位亚台铉,识怀贞素,出藩入侍,备经要重。而犹家无担石,室若悬磬,岂轻财重义,奉时爱己故也。久相嘉尚,嗟咏无极,恒思标赏,有意无由。忽辱蒲桃,良深佩带。聊用绢百匹,以酬清德也。”其见重如此。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诏赠缣布五百匹,使持节、督定冀殷幽四州诸军事、大将军、司徒、定州刺史,谥曰敬惠。初,元忠将仕,梦手执炬火入其父墓,中夜惊起,甚恶之。旦告其受业师,占云:“大吉,此谓光照先人,终致贵达矣。”子搔嗣。

搔,字德况,少聪敏,有才艺,音律博弈之属,多所通解。曾采诸声,别造一器,号曰八纟玄,时人称其思理。起家司徒行参军。累迁河内太守,百姓安之。入为尚书仪曹郎。天保八年卒。

元忠族弟密,字希邕,平棘人也。祖伯膺,魏东郡太守,赠幽州刺史。父焕,治书侍御史、河内太守,赠青州刺史。密少有节操,属尔朱兆杀逆,乃阴结豪右,与渤海高昂为报复之计。属高祖出山东,密以兵从举义,遥授并州刺史,封容城县侯,邑四百户。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及兆韩陵败还晋阳,随军平兆。高祖乃以薛循义行并州事,授密建州刺史。又除襄州刺史。在州十余年,甚得安边之术,威信闻于外境。高祖频降手书劳问,并赐口马。侯景外叛,诱密执之,授以官爵。景败归朝,朝廷以密从景非元心,不之罪也。天保初,以旧功授散骑常侍,复本爵县侯,卒。赠殿中尚书、济州刺史。密性方直,有行检。因母患积年,得名医治疗,不愈,乃精习经方,洞晓针药,母疾得除。当世皆服其明解,由是亦以医术知名。魏末行护军司马、武邑太守。天保初,司空长史。大宁、武平中,清河、广平二郡守,银青光禄大夫。齐亡后卒。子道谦,武平中,侍御史。道谦弟道贞,南青州司马,为逆贼邢杲所杀。赠北徐州刺史。

元忠宗人愍,字魔怜,形貌魁杰,见异于时。少有大志,年四十,犹不仕州郡,唯招致奸侠,以为徒侣。孝昌之末,天下兵起,愍潜居林虑山,观候时变。贼帅鲜于修礼、毛普贤作乱,诏遣大都督长孙稚讨之。稚素闻愍名,召兼帐内统军。军达呼沱,贼来逆战,稚军为贼所败,愍遂归家。安乐王元鉴为北道大行台,至邺,以贼众盛强,未得前。遣使征愍,表授武骑常侍、假节、别将,镇邺城东郭。葛荣之围信都,余党南抄,阳平以北,皆为贼有。鉴命愍为前驱,别讨之,颇有斩获。及鉴谋逆,愍乃诈患暴风,鉴信之,因此得免。未几,大都督源子邕屯安阳,大都裴衍屯邺城,西讨鉴。愍弃家口奔子邕,仍被征赴洛,除奉车都尉,持节镇汁河。汁河在邺之西北,重山之中,并、相二州交境。以葛荣南逼,故用愍镇之。荣遣其叔乐陵王葛苌率精骑一万击愍,愍据险拒战,苌不得前。尔朱荣至东关,愍乃见荣。荣欲分贼势,遣愍别道向襄国,袭贼署广州刺史田怙军。愍未至襄国,已擒葛荣。即表授愍建忠将军。分广平易阳、襄国,南赵郡之中丘三县为易阳郡,以愍为太守。赐爵襄国侯。

永安末,假平北将军、持节、当郡大都督,迁乐平太守。未之郡,洛京倾覆,愍率所部西保石门山。潜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及高昂兄弟、安州刺史卢曹等同契义举。助败,愍遂入石门。高祖建义,以书招愍,愍奉书,拥众数千人以赴高祖,高祖亲迎之。除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兼尚书西南道行台、当州都督。令愍率本众西还旧镇,高祖亲送之。愍至乡,据马鞍山,依险为垒,征粮集兵,以为声势。尔朱兆出井陉,高祖破兆于广阿。愍统其本众,屯故城以备尔朱兆。相州既平,命愍还邺,除西南道行台都官尚书,复屯故城。尔朱兆等将至,高祖征愍参守邺城。

太昌初,除太府卿。后出为南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此州自孝昌以来,旧路断绝,前后刺史皆从间道始得达州。愍勒部曲数千人,径向悬瓠,从北阳复旧道,且战且前三百余里,所经之处,即立邮亭,蛮左大服。梁遣其南司州刺史任思祖、随郡太守桓和等率马步三万,兼发边蛮,围逼下溠戍。愍躬自讨击,破之。诏加车骑将军。愍于州内开立陂梁,溉稻千余顷,公私赖之。转行东荆州,仍除骠骑将军、东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加散骑常侍。天平二年卒。赠使持节、定殷二州军事、仪同、定州刺史。

元忠族叔景遗,少雄武有胆力,好结聚亡命,共为劫盗,乡里每患之。永安末,其兄南巨鹿太守无为以赃罪为御史纠劾,禁于州狱。景遗率左右十余骑,诈称台使,径入州城,劫无为而出之。州军追讨,竟不能制。由是以侠闻。及高祖举义于信都,景遗赴于军门。高祖素闻其名,接之甚厚。命与元忠举兵于西山,仍与大军俱会,擒刺史尔朱羽生。以功除龙骧将军,昌平县公,邑八百户。尔朱兆来伐,又力战有功,除使持节、大都督、左将军。太昌初,进爵昌平郡公,增邑三百户,加车骑将军。天平初,出为颍州刺史。未几,为前颍川太守元洪威所袭杀。赠侍中、殷沧二州军事、大将军、开府、殷州刺史。子伽林袭。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文伟既善于营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剌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

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经纪生资,常若不足,致财积聚,承候宠要,饷遗不绝。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子恭道,性温良,颇有文学。州辟主簿。李崇北征,以为开府墨曹参军。自文伟据范阳,屡经寇难,恭道常助父防守。七兵尚书郭秀素与恭道交款,及任事,每称荐之,高祖亦闻其名。天平初,特除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惠。先文伟卒。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曰定。

子询祖,袭祖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靡,为后生之俊。举秀才入京。李祖勋尝宴文士,显祖使小黄门敕祖勋曰:“茹茹既破,何故无贺表?”使者伫立待之。诸宾皆为表,询祖俄顷便成。后朝廷大迁除,同日催拜。询祖立于东止车门外,为二十余人作表,文不加点,辞理可观。

询祖初袭爵封大夏男,有宿德朝士谓之曰:“大夏初成。”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为筑长城子使。自负其才,内怀郁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杨愔。愔曰:“故旧皆有所縻,唯大夏未加处分。”询祖厉声曰:“是谁之咎!”既至役所,作《筑长城赋》,其略曰:“板则紫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岗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邢邵曾戏曰:“卿少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对曰:“询祖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邵甚重其敏赡。既有口辩,好臧否人物,尝语人曰:“我昨东方未明,过和氏门外,已见二陆两源,森然与槐柳齐列。”盖谓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也,邢邵盛誉卢思道,以询祖为不及。询祖曰:“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剪其翅翮。”谤毁日至,素论皆薄其为人。长广太守邢子广目二卢云:“询祖有规检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颇折节。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官。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尝为赵郡王妃郑氏制挽歌词,其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轻率好酒,颇有慕尚,以守范阳勋,出身员外散骑侍郎。文伟遣奉启诣高祖。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琡表行平州事,征赴霸府。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家预义举,高祖亲待之,出为乌苏镇城都督,卒官。

怀道弟宗道,性粗率,重任侠。历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尝于晋阳置酒,宾游满坐。中书舍人马士达目其弹箜篌女妓云:“手甚纤素。”宗道即以此婢遗士达,士达固辞,宗道便命家人将解其腕,士达不得已而受之。将赴营州,于督亢陂大集乡人,杀牛聚会。有一旧门生酒醉,言辞之间,微有疏失,宗道遂令沉之于水。后坐酷滥除名。

文伟族人勇,字季礼,父璧,魏下邳太守。勇初从兄景裕俱在学,其叔同称之曰:“白头必以文通,季礼当以武达,兴吾门在二子也。”幽州反者仆骨那以勇为本郡范阳王,时年十八。后葛荣作乱,又以勇为燕王。

义旗之起也,卢文伟召之,不应。尔朱灭后,乃赴晋阳。高祖署勇丞相主簿。属山西霜俭,运山东乡租输,皆令载实,违者治罪,令勇典其事。琅邪公主虚僦千余车,勇绳劾之。公主诉于高祖,而勇守法不屈。高祖谓郭秀曰:“卢勇懔懔有不可犯之色,真公直人也,方当委之大事,岂直纳租而已。”迁汝北太守,行陕州事,转行洛州事。

元象元年,官军围广州,数旬未拔。行台侯景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勇进观形势,于是率百骑,各笼一匹马。至大隗山,知魏将李景和率军将至。勇多置幡旗于树头,分骑为十队,鸣角直前,擒西魏仪同程华,斩仪同王征蛮,驱马三百匹,通夜而还。广州守将骆超以城降,高祖令勇行广州事。

以功授仪同三司、阳州刺史,镇宜阳。叛民韩木兰、陈忻等常为边患,勇大破之。启求入朝,高祖赐勇书曰:“吾委卿阳州,唯安枕高卧,无西南之虑矣。但依朝廷所委,表启宜停。卿之妻子任在州住,当使汉儿之中无在卿前者。”武定二年卒,年三十二。勇有马五百匹,缮造甲仗六车,遗启尽献之朝廷。赙物之外,别赐布绢四千匹。赠司空、冀州刺史,谥曰武贞侯。

李义深,赵郡高邑人也。祖真,魏中书侍郎。父绍宗,殷州别驾。义深学涉经史,有当世才用。解褐济州征东府功曹参军,累加龙骧将军。义旗初,归高祖于信都,以为大行台郎中。中兴初,除平南将军、鸿胪少卿。义深见尔朱兆兵盛,遂叛高祖奔之。兆平,高祖恕其罪,以为大丞相府记室参军。累迁左光禄大夫、相府司马,所经称职。转并州长史。时刺史可朱浑道元不亲细务,民事多委义深,甚济机速。复为大丞相司马。武定中,除齐州剌史,好财利,多所受纳。天保初,行郑州事,转行梁州事,寻除散骑常侍,为阳夏太守。段业告其在州聚敛,被禁止,送梁州穷治,未竟。三年,遇疾,卒于禁所,年五十七。

子騊駼,有才辩,尚书郎、邺县令,武平初,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陈,为陈人所称。后为寿阳道行台左丞,与王琳等同陷。周末逃归。开皇初,永安太守。卒于绛州长史。

子正藻,明敏有才干。武平末,仪同开府行参军、判集书省事。以父騊余没陈,正藻便谢病解职,忧思毁瘠,居处饮食若在丧之礼,人士称之。隋开皇中,历尚书工部员外郎、盩厔县令。卒于宜州长史。

騊駼弟文师,中书舍人、齐郡太守。

义深兄弟七人,多有学尚。第二弟同轨,以儒学知名。第六弟,稚廉别有传。

义深族弟神威。曾祖融,魏中书侍郎,神威幼有风裁,传其家业,礼学粗通义训。又好音乐,撰集《乐书》,近于百卷。魏武之末,尚书左丞。天保初卒。赠信州刺史。

史臣曰:元忠本自素流,有闻教义,人伦之誉,未以纵横许之。属庄帝幽崩,群胡矫擅,士之有志力者皆望勤王之师。及高祖东辕,事与心会,一遇雄姿,遂沥肝胆,以石投水,岂徒然哉?既享功名,终知止足,进退之道,有可观焉。文伟望重地华,早有志尚,间关夷险之际,终遇英雄之主,虽礼秩未弘,亦为佐命之一。询祖词情艳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矫,京华人士,莫不畏其舌端。任遇未闻,弱年夭逝,若得终介眉寿,通塞未可量焉。

赞曰:晋阳、大夏,抱质怀文。蹈仁履义,咸会风云。卢婴货殖,李厌嚣氛。始终之操,清浊斯分。义深参赞,有谢忠勤。


译文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氏。曾祖父灵,魏定州刺史、巨鹿公。祖父恢,镇西将军。父显甫,安州刺史。元忠年轻时有志操,居丧以孝义闻名。袭爵平棘子。魏清河王元怿为司空,辟元忠作士曹参军;元怿升任太尉,又启奏朝廷,让他为长流参军。元怿后为太傅,很快受诏为营建明堂的大都督,再引他做主簿。元忠粗略地读过一些史书和阴阳数术,通晓鼓筝,加上爱好弹射,故有巧思。母亲逝世,辞职归家守孝。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请他做府司马,元忠以守孝为由,给以了拒绝。

当初,因为母亲年老多病,元忠就专心医药,研习数年,就擅长方技。元忠宽仁忠恕,看到有病的,不问贵贱,都帮忙治疗。元忠的家境富厚,家里的人喜欢举贷求利,他就常常烧掉借约,免掉他人的债务。因此,极受乡人敬重。魏孝明帝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回家时经过南赵郡,由于道路被阻,一同投奔了元忠。人们送给千匹绢帛,他却只接受了一匹,又宰杀五头羊招待,最后打发家奴做向导,告诉家奴说:“如果遇上寇贼,你只说是李元忠派你护送的。”奴按照他的话去做,寇贼们都没有阻拦,这五百人便顺利地回家了。

永安初,拜南赵郡太守,由于嗜酒没有政绩。适值洛阳陷落,庄帝幽崩,元忠便弃官回到了故乡,试图暗中组织人马,举起义旗。会高祖率众东出,元忠就亲自跑来迎接。他坐着露车,车上放着素筝浊酒,见到了高祖。并向高祖陈述纵横的策略,话语中显露了赤诚忠心,这便赢得了高祖的信任。此时刺史尔朱羽生据州阻兵,元忠先在西山聚集兵众,然后与大军会合,一下子捉住了羽生,并杀了他。高祖就命令他行殷州事。中兴初,除中军将军、卫尉卿。二年(532),转太常卿、殷州大中正。后来想到从兄瑾比自己年纪大,就把中正让给了他。不久加征南将军。武帝准备纳后,后即高祖的大女儿。帝令元忠与尚书令元罗前往晋阳行聘礼。每当高祖在宴席上谈论旧事,就拉着元忠的手,笑着说:“是这位逼迫我起兵的。”并赐给他一匹白马。元忠对高祖开玩笑说:“如果不逼迫您侍中,我会再找人举起义旗的。”高祖回答说:“举义旗的人容易找,只是像你这样的人不可遇。”元忠说:“只因这样的人难遇,所以我就不走了。”说着捋着高祖的胡须大笑。高祖也理解他的好意,十分敬重。后高祖奉送皇后,还在晋泽打猎,元忠马倒,身受重伤,当时就像断了气,好久才算苏醒过来。高祖亲自看视护理。这年,朝廷封元忠晋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后由于小小过失,丢掉了官职。这一时期,朝廷离心,义旗之举多遭猜忌。斛斯椿等认为元忠淡于名利,又不以时事放在心上,故不属嫌嫉之列。不久,兼中书令。

天平初,复为太常。后加骠骑将军。四年(537),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内灾荒,人多菜色,元忠上表请求赈贷,待秋收后归还。朝廷同意,准许使用万石。元忠认为万石赈民,平均算来,一家只有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敝,于是拿出十五万石进行赈济。事情完结后上报朝廷,皇上嘉奖了他。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职,最初对日常杂事从不插手,而只以声酒自娱,且常常喝醉。大小家事,也是一点都不关心。园庭之中,种满了果树药材,亲戚朋友来访,一定留下喝酒。经常挟弹携壶,遨游里闾,饮酒作乐,怡然自得。常对身边的办事人员说:“我的年纪大了,身体衰弱,虽然久居显位,但还是阻塞了进贤之路。如果朝廷恩惠,还想用我的话,请安置在闲冗之中,好让我静静地度过余生。”武定元年(543),除东徐州刺史,元忠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乃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曾向世宗贡献蒲桃一盘。世宗则回赠给百练缣,还附有一短简,简称:“仪同之位仅次于宰相,学识胸怀,正直朴素,出藩入侍,历职要重。然而家无担石之积,室如悬磬,难道是轻财重义,只不过为奉时爱己而已。久已尊尚,嗟叹无极,恒思奖赏,有意无由。忽然收到送来的蒲桃,深受感动。聊以绢帛百匹,报答你的清德。”仅此一事,即可见世宗对他的敬重。孙腾、司马子如曾一同拜访过元忠,见他坐在庭院中的树底下,披着被端着酒壶,周围再无长物。元忠对二位说:“没有想到今天只有粗糙的饭食。”边说边呼妻出来,其妻衣不曳地。二位互相看了一眼,感叹着走了,马上给他送来了许多的米绢衣服,元忠接受了,却很快分发给了周围的人。三年(545),复以本官领卫尉卿。这年死,年六十。帝诏赠缣布五百匹,使持节、督定冀殷幽四州诸军事、大将军、司徒、定州刺史,谥号敬惠。早年元忠将要任官,梦见自己手拿火把走进了父亲的墓室,半夜惊醒,心情十分不好。早上起床后就告诉了塾师,塾师给他占了一卦,说:“大吉,这便是光照先人,你的官位终究是要显达的。”子搔继嗣。

搔,字德况,少时聪敏,有才艺,通晓音律博弈。搔曾采集诸声,新造一器,号称“八弦”,时人称其思理。起家司徒行参军。任河内太守,使百姓安宁。入为尚书仪曹郎。天保八年(557)卒。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为北方豪族。父敞,过继伯父假为儿子。文伟少时为孤儿,有志向,读了很多的经史书籍,喜好交游,年轻时便得乡里敬重。州郡辟举为主簿。年三十八,才被举为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劝说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得其利。其修整之工,裴俊一并委托给了文伟。文伟善于营理,加之巧使私力,使贫寒之家,很快富足起来。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这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留文伟为行台郎中。当北方快要动乱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被杜洛周俘虏。洛周败,投奔葛荣,葛荣败,回到故家。韩楼盘踞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行范阳郡事。与士卒同甘共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使得人人感悦,就这样防守了两年。尔朱荣派出将领侯深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尔朱荣被诛杀,文伟知道侯深不可靠,就引诱他出外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进来,深无城镇守,只得前往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文伟行瀛州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将领侯深打败。文伟弃州,逃归本郡,仍然同高乾邕兄弟互为影响。适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便派其子怀道奉表陈诚,高祖高兴地收纳了他们。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此时安州没有宾服朝廷,文伟还是留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乘机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兆还是让他做刺史。文伟不能入州,便将郡所升格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命令文伟行东雍州事,又转行青州事。

文伟轻财,爱交宾客,善于抚安,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有受纳,但吏民还能承担。经营资财,常感不足,致财积蓄,承候宠要,馈送不绝。兴和三年(541)死在州刺史位上,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孝威。

子恭道,宽厚温良,颇有文才。本州辟举为主簿。李崇北征,任命为开府墨曹参军。自从文伟占据范阳,多次经受寇贼之乱,也多亏了恭道时常协助父亲进行防守。七兵尚书郭秀一向与恭道关系密切,他有地位后,不断地向朝廷推荐,高祖也因此听到了他恭道的名字。天平初,特拜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政仁惠。比父亲文伟早死。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号定。

恭道子询祖,袭祖父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丽,为后辈之俊。举秀才入京师。李祖勋曾设宴款待文士,显祖打发小黄门送书给祖勋之母说:“蠕蠕已被我们打败,为什么没有看到你们家的贺表?”使者站立一旁等候着。诸位宾客都作起表来,只一会功夫,祖询就写成了。后来有次朝廷大量地拜官迁除,一天之中就要很多的任官诏令。询祖站在东止车门外边,为二十多人作表,文不加点,辞文通畅。

询祖初次袭爵为大夏男,有位高德朝士对他说:“大夏初成。”询祖应声回答:“暂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任筑长城子使。询祖自认为有才,心怀不满,于是毁容改装,像贱役一样,去见杨忄音。忄音说:“故旧都有合适的安排,惟有大夏未加处理。”询祖高声说:“是谁的过失?”来到役所,作《筑长城赋》,其中有:“板是紫柏,杵为木瓜,为何有此材而有此用?草青青而繁茂,满山遍地都是,如让十步而有一芳,我为什么要辞别那荆棘?”邢邵曾开玩笑地说:“你是少年才学富盛,生角的动物是不长上齿的,我以为你不会长寿的。”回答说:“询祖初闻此言,实在恐惧战惊,看到您老人家白发苍苍,才稍稍有些安心。”邵极其看重他的敏捷。由于他能言善辩,所以好臧否评价人物,曾对人说:“昨天东方欲晓之时,我走过和氏的门外,已经看见二陆两源,像槐柳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大概指的是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等人。邢邵高度赞誉卢思道,认为询祖赶不上。询祖说:“看到不能高飞的鸟儿借助羽毛,知道能升云天的鸟儿被剪除了翅膀。”毁谤每天都有,时论都鄙薄他的为人。长广太守邢子广看了二卢说:“询祖想效法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一改往日脾气。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于官。有文集十卷,后来都散失了。询祖曾为赵郡王之妃郑氏制作挽歌辞,第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格轻率,喜好饮酒,却极有追求。因父守范阳的功劳,赐出身为员外散骑侍郎。文伟派他带着奏启拜访高祖。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王叔向朝廷推荐行平州事,又召征到高祖的霸府。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参预了举义,高祖待他们极好。出任乌苏镇城都督,死于任上。

怀道弟宗道,性情粗鲁,讲义气。历职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事。曾在晋阳置酒设宴,引来满坐宾客。中书舍人马士达看着那位弹箜篌的女妓说:“手十分纤细。”宗道便将此婢送给了士达,士达坚决不收,宗道就下令家人假意要将她的手臂砍下,士达无可奈何,也就接受了。宗道准备动身前往营州,就在督亢陂大会乡人,杀牛备酒聚饮。有一旧门生喝醉了酒,谈话之间,稍有疏失,宗道就下令将他沉入水中。后由于残酷滥杀而被朝廷除名。

李义深,是趟郡高邑人。祖父李真,是魏代中书侍郎。父亲绍宗,任殷州别驾。义深博学阅读了许多经史典籍,有治世之才。出仕首任济州征东府功曹参军,几次加授至龙骧将军。义旗初举,在信都归附高祖,被任命为大行台郎中。中兴初年,任平南将军、鸿胪少卿。义深见氽朱兆兵力强盛,便背叛高祖投奔氽朱兆。氽朱兆被荡平,高祖宽恕了义深的罪过,让他做大丞相府记室参军。多次升任左光禄大夫、相府司马,在任上很称职。改任并州长史。当时刺史可朱浑道元不亲自处理具体事务,民事多交给义深办理,义深办得又好又快。后又任大丞相司马。武定年间,拜任齐州刺史,喜好财利,收受了不少财物。天保初年,代理郑州刺史,改任代理梁州事务,不久拜任散骑常侍,为阳夏太守。段业状告义深在州中聚敛财富,义深被软禁,送到梁州追究处理,未结案。三年后,得病死于软禁之所,时年五十七岁。

儿子驹騌,有辩才,曾任尚书郎、邺县令。亘迎初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出访肿,被迷人称赏。后任寿阳道行台左丞,与王琳等人同时陷落。周末逃回。开皇初年,任永安太守。在任绛州长史时去世。

儿子正藻,聪敏而有才干。武平末年,任仪同开府行参军、判集书省事。因父亲驹騌陷没在速,正莲便称病辞职,因忧伤思虑遇度而消瘦,居住饮食好像处于丧礼之期,人们都称赞他。隋朝开皇年间,历任尚书工部员外郎、垫屋县令。在任宜州长史时去世。

驹騌的弟弟文师,曾任中书舍人、齐郡太守。

羞迳兄弟七人,多有学问志向。第二弟同轨以儒学知名。第六弟稚廉另有传记。

盏遝有一族弟名叫控盛。曾祖父奎型,是墓中书侍郎。控盛从小就有风度气派,继承家业,粗通礼学义训。又喜好音乐,撰写《乐书》,近百卷。馥武末年,任尚书左丞。玉堡初年,去世。赠值业刺史。

史臣曰:元忠原本出身寒素,闻习教义,有讲人伦的美誉,未被作为纵横家赞许。时值庄帝驾崩,群胡作乱,有志向有能力的人都希望为王师效命。待到高祖束进,事遂心愿,一遇雄姿。便披肝沥胆,以石投水,岂能徒劳无益?既已享受功名,最终知足止步,进退之道,由此可观。塞伟德高望重,早有志向,危难之际,终遇英雄之主,虽未达到理想的高位,但也是朝廷重臣之一。趔旦词情艳发,早著名声,自负有才华地位,肆意骄矜,京华人士,没有不怕他的舌头的。还未闻达,便英年夭折早逝,如果能长寿的话,境遇顺利会不可限量。

赞曰:晋阳、大夏,文质彬彬。履行仁义,感动风云。卢塞伟以经商为羁绊,奎五盅以喧嚣为祸患。操守始终如一,清浊分明。盏盗参赞,有不及忠良臣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