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形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íng gǎo xīn huī形槁心灰 | 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旧闻 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
xíng róng kū gǎo形容枯槁 | 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 | 战国 楚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
kū xíng qù pí刳形去皮 | 谓忘却形体和家国,而任乎自然。 | |
qí xíng yì zhuàng奇形异状 |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 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鬼形怪状 | 犹言奇形怪状。 |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
qiān xíng wàn zhuàng千形万状 | 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 明·李东阳《题枯苍陈氏画》:“摩拟肖似,而极于变化,千形万状,不可窥测。” |
shū xíng guài zhuàng殊形怪状 | 殊:特殊。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 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
shū xíng miào zhuàng殊形妙状 | 殊:特异。形状很特异奇妙。 | 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 |
yāo xíng guài zhuàng妖形怪状 | 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 巴金《谈<寒夜>》:“他看不惯媳妇‘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状’上馆子,参加舞会,过那种‘花瓶’的生活。” |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 | 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
guǐ xíng shū zhuàng诡形殊状 | 诡:怪异;殊:特殊,特别。奇特怪异的形状。 | 《宣和画谱·人物》:“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
xíng shèng zhī guó形胜之国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 |
guǐ zhuàng shū xíng诡状殊形 | 诡:怪异;殊:特殊。奇特怪异的形状。 | 《梁书·沈约传》:“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 |
gū xíng dān yǐng孤形单影 | 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牧羊记·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 |
xíng qīn zhī guó形亲之国 | 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
gū xíng diào yǐng孤形吊影 | 谓孤单一人。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权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银河’之事,好生无聊。” |
shì shì yí xíng释知遗形 |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
xíng mào yì lì形貌昳丽 | 昳丽:神采焕发。容貌美丽。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qí xíng guài zhuàng奇形怪状 | 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 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
xíng jìn shì gé形禁势格 | 见“形格势禁”。 |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逆亮自知形禁势格,巢穴迥遥,恐狂谋无成而窜身无所。” |
hài zhuàng shū xíng骇状殊形 | 犹言奇形怪状。 | 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
xíng yǐng xiāng duì形影相对 | 同“形影相吊”。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 |
shén láo xíng cuì神劳形瘁 | 瘁:劳累。指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劳。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1回:“治诸侯,练士卒,神劳形瘁,有所不恤。” |
xíng shèng zhī dì形胜之地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 | 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
hú xíng niǎo miàn鹄形鸟面 | 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 明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
guài xíng guài zhuàng怪形怪状 | 奇异古怪的形态、样子。 | |
niǎo miàn hú xíng鸟面鹄形 | 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xiāng xíng jiàn zhuō相形见拙 | 见“相形见绌”。 | 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
yí xíng huàn bù移形换步 |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 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气 |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 | 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
tāo xíng miè yǐng韬形灭影 |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
xíng biǎo yǐng fù形表影附 | 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 |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
gǔ huà xíng xiāo骨化形销 | 谓死亡。 | 唐·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
guǐ zhuàng yì xíng诡状异形 |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诡形怪状 |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 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
cáng xíng nì yǐng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
xǐ yùn bù xìng yú sè喜愠不形于色 | ||
xíng xiāo gǔ lì形销骨立 | 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
xíng shì bī rén形势逼人 |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
fēn xíng lián qì分形连气 | 见“分形同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lù yǐng cáng xíng露影藏形 | 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xíng sè cāng huáng形色仓皇 | 动作匆忙,神色慌张。 |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威无从禁止,累得声势沮丧,形色仓皇。” |
qióng xíng jí zhuàng穷形极状 | 穷:尽,极。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2回:“若是将这些牙酸肉麻的情况,写的穷形极状,未免蹈小说家的窠臼。” |
shū xíng guǐ sè殊形诡色 |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
xíng rú gǎo mù形如槁木 | 槁:枯干。形体像枯干的树木一样。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xíng yǐng zì shǒu形影自守 | 谓孤身独处。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7回:“今白小姐人琴俱亡,小弟形影自守,决不负心而自求佳丽。” |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xíng yǐng zì diào形影自吊 | 同“形影相吊”。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
rú yǐng suí xíng如影随形 |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
xíng yǐng bù lí形影不离 |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
xíng jié shì jìn形劫势禁 | 见“形格势禁”。 | 严复《原强》:“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而共保持之也。” |
bīng wú cháng xíng兵无常形 |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
xíng zhū bǐ mò形诸笔墨 |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鲁迅《<出关>的“关”》:“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
diào xíng diào yǐng吊形吊影 | 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 | 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
shū xíng guǐ zhuàng殊形诡状 | 犹言奇形怪状。 |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
shì hé xíng lí势合形离 |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 | 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
shū xíng guǐ zhì殊形诡制 | 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
gù jǐng cán xíng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
mù xíng huī xīn木形灰心 | 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 | 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己,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 |
wàng xíng zhī jiāo忘形之交 |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 明 杨循吉《吴中语 魏守改郡治》:“然蒲圻爱彼殷勤,竟遂弃寐告,为。忘形之交” |
bì yǐng nì xíng避影匿形 |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
nì yǐng cáng xíng匿影藏形 |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
xīn níng xíng shì心凝形释 | 精神专注,达到忘形的境界。 | 《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 |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颜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脸色上面。 | 宋·范祖禹《论德政》:“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
xíng yú cí sè形于辞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 《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
yǐn jiè cáng xíng隐介藏形 |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言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 《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
huī xīn gǎo xíng灰心槁形 | 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 | 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bù lù xíng sè不露形色 |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 |
bù jū xíng jī不拘形迹 |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
xíng xī míng zhāng形息名彰 | 息:通“熄”,灭;彰:显扬。人死了,名声却显扬于世。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
hú xíng cài sè鹄形菜色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明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
yí xíng cáng zhuàng佹形僪状 | 奇形怪状。 | 明·宋濂《龙马赞》:“独角之犀来自九真,食火之鸡贡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状,藉藉纷纷。” |
hú miàn jiū xíng鹄面鸠形 | 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 《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
wū miàn hú xíng乌面鹄形 | 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 《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
jiū xíng hú miàn鸠形鹄面 | 鸠:斑鸠;鹄:天鹅。像斑鸠的形体(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黄鹄的脸面(苍黄而瘦削)。形容身体瘦削;面容憔悴。 | 清 黄景仁《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
mó xíng liàn xìng磨形炼性 | 锻炼身心。 | 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炼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
yǐng xíng bù lí影形不离 |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 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
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气 | 见“分形同气”。 | 《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 | 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 《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鹤骨 | 形容仪容清癯、轩昂。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
wú yǐng wú xíng无影无形 | 见“无形无影”。 | 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 |
zì cán xíng huì自惭形秽 |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hú miàn niǎo xíng鹄面鸟形 | 鹄:天鹅。形容面容憔悴,身体瘦弱。 | 元·王恽《入奏行》:“扶羸载瘠总南逋,鹄面鸟形犹努力。” |
léi xíng gòu miàn羸形垢面 | 羸:瘦弱;形:身体;垢:肮脏。瘦弱的身体,肮脏的外表。形容穷苦不堪的样子。 | 《南岳弥陀和尚碑》:“羸形垢面,躬负薪莸。” |
huǐ xíng miè xìng毁形灭性 | 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
shén miè xíng xiāo神灭形消 | 指死亡。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像形夺名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还有甚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
yí xíng wàng xìng遗形忘性 | 见“遗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
xīn wéi xíng yì心为形役 | 形:形体。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禄所驱使。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违心的事。 | 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xíng róng qiáo cuì形容憔悴 | 憔悴;精神萎靡,面色不好。身体瘦弱,面色枯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 |
fèi xíng fèi shēng吠形吠声 |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yí wù wàng xíng遗物忘形 | 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
tǔ mù xíng hái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
xiāo huàn wèi xíng消患未形 | 消:消除;形:显露。在祸患尚未显露之前就予以消除。 | 清·黎庶昌《上沈相国书》:“必有消患未形,而为朝野所利赖,远人所折服者。” |
jiè jìng guān xíng借镜观形 |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 《刘子新论 贵言》:“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
niè yǐng cáng xíng蹑影藏形 | 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
qián xíng nì jì潜形匿迹 |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