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天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iǎn rén shēng tiān蹇人升天见“蹇人上天”。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蹇人升天而贪荣利者乎?”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hū tiān kòu dì呼天叩地见“呼天抢地”。《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yǔ tiān dì tóng xiū与天地同休休:停止。生命力与天地相同。比喻无穷无尽。《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
háo tiān kū dì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形容十分悲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
dì kuò tiān cháng地阔天长阔:宽广。指天空广大,大地辽阔。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天堑长江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
nì tiān wú dào逆天无道逆:违反;道:道义。违反天理,毫无道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
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xīn bǐ tiān gāo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tiān wài fēi lái天外飞来天外:意料不到的地方。后指事情出乎意料地发生,凭空而来。
jīng tiān jí dì荆天棘地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tiān nù mín yuàn天怒民怨怒:发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zuò jǐng guān tiān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tiān dì zhū miè天地诛灭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bó dì hū tiān踣地呼天踣:仆倒。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清 周亮工《书影》第四卷:“踣地呼天,声竭泣血,观者如堵,无不陨涕。”
tiān lǐ zhāo zhāo天理昭昭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mǎn tiān xīng dǒu满天星斗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qīng tiān pī lì青天霹雳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
dòng tiān dì,gǎn guǐ shén动天地,感鬼神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cùn dì chǐ tiān寸地尺天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
jú tiān jí dì跼天蹐地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xiān tiān pū dì掀天扑地掀起天,扑打地。比喻专权跋扈,气焰嚣张。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扑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pū tiān gài dì扑天盖地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suō dì bǔ tiān缩地补天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旧唐书 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zhē tiān bì rì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皂雕旗。”
yī tiān yī dì一天一地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hǒu tiān hǎn dì吼天喊地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kào tiān chī fàn靠天吃饭谓依赖自然条件来过日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为什么人家说,靠天吃饭,赖地穿衣呢?”
dì jiǎo tiān yá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shì rì zhǐ tiān誓日指天见“誓天指日”。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沥肝碎首,无以鸣冤,誓日指天,莫能伸曲。”
pī tiān gài dì劈天盖地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tiān rǎng zhī gé天壤之隔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dòng tiān fú dì洞天福地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tiān wáng lǎo zǐ天王老子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huò luàn tāo tiān祸乱滔天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yún kāi jiàn tiān云开见天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wú fǎ wú tiān无法无天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bǔ tiān yù rì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宋史 赵鼎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rù jǐng wàng tiān入井望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qī tiān kuāng dì欺天诳地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dùn tiān bèi qíng遁天倍情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jiān shàn tiān xià兼善天下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gǎi tiān huàn dì改天换地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zhē tiān yā dì遮天压地形容数量多。形容来势凶猛,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
yù mǎn tiān xià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天机不可泄露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同“天机不可泄漏”。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日:太阳;土:国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hǎi kuò tiān kōng海阔天空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suì mù tiān hán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huí tiān wǎn rì回天挽日见“回天倒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贴赘说》:“则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hēng tiān zhǔ dì撑天拄地犹言顶天立地。《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qíng tiān zhù擎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注,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
zhē tiān gài dì遮天盖地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严阵《竹矛 大旗歌》:“啊,团结的大旗,啊,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
mí tiān dà zuì弥天大罪弥天:满天;形容极大。天大的罪过。宋 王偁《东都事略》:“臣有弥天之罪,也有弥天之功。”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jiǔ tiān lǎn yuè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chéng tiān zhī hù承天之祜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赐福。《诗经·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
tiān gāo qì shuǎng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今日天高气爽,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
mán tiān dà huǎng瞒天大谎指天大的谎话。形容漫无边际的假话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把偏房说成正房,一味瞒天大谎,全无半点真实。”
wèng tiān zhī jiàn瓮天之见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
guǎn zhōng kuī tiān管中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yǎng bú kuì tiān仰不愧天仰:抬头;愧:惭愧。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fú shòu tiān chéng福寿天成成:成就。人的福运及寿命是由上天注定的。明·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可见老爷福寿天成,故寿烛中亦显此祥瑞。”
pǔ tiān zhī xià普天之下指整个天下;遍天下。《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qíng tiān pī lì晴天霹雳雳:炸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发性的令人吃惊的事情或灾祸。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二十一 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xiān tiān dòng dì掀天动地见“掀天揭地”。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4章:“读其诗词,几无复为曾造作掀天动地大事业开拓于千古者也。”
tiān xià dà tóng天下大同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主义。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气清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pì dì kāi tiān辟地开天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形容极大。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huǒ guāng zhú tiān火光烛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pǔ tiān tóng qìng普天同庆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qí tiān dà shèng齐天大圣指神通广大的人。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
dì tā tiān huāng地塌天荒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明·徐复祚《投俊记·魔见》:“喜时节和风甘雨,怒时节地塌天荒。”
lǎo yuán jìn tiān潦原浸天淹没天地。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
wèi tiān xù mín畏天恤民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pǔ tiān tóng qìng溥天同庆遍天下的人一同欢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yǐ tiān bá dì倚天拔地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极言魁伟雄奇。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至杜陵,负其倚天拔地之材,更欲驾《风》、《骚》而上之,则有所不能。”
mán tiān yuàn dì埋天怨地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xiè hé tiān xià燮和天下燮和:协调,和顺。使国家协调和平。《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yí tiān yì rì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tiān wú níng rì天无宁日宁:安定。没有一天安宁的时候。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无宁日。”
yī shǒu tuō tiān一手托天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guǎng yuè jūn tiān广乐钧天广乐:优美而雄壮的乐曲;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乃睹此广乐钧天,复见宗庙百官之美富。”
tiān kāi dì pì天开地辟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jì tiān lì jí继天立极继:继承;天、极:指帝位。继承天子之位。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
yí yǎng tiān nián颐养天年谓保养年寿。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
kāi yún jiàn tiān开云见天见“开云见日”。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
suí dì jú tiān蹐地局天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局天”形容戒慎小心。
huáng tiān hòu tǔ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天机不可泄漏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
chéng tiān chì dì熯天炽地形容火势极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bù tóng dài tiān不同戴天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公羊传 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hū tiān yù dì呼天吁地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异史氏曰]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