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qǐn bù ān xí,shí bù gān wèi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甘味:味道好。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形容心事重重,坐卧不安。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qíng bù zì kān情不自堪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捧书悲咽,情不自堪。”
bù fú shuǐ tǔ不伏水土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bù chā lěi shǔ不差累黍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bù bái zhī yuān不白之冤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tóng chuí bù xiǔ同垂不朽一同流传,永不磨灭。《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liú liàn bù shě留恋不舍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bù zì mǎn jiǎ不自满假不自满,不自大。《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bù zhī zì ài不知自爱不知道爱惜自己。
bù céng xù guò不曾序过意思是没有宗族关系。序,指按宗族的谱系排辈分。
bù néng zì bá不能自拔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bǎi zhé bù náo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bù shuǎng lèi shǔ不爽累黍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清 王韬《淞隐漫录 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iǎo sì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柯岗《逐鹿中原》第九章:“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王汉元,谅他也上不了外国!”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ù láo ér huò不劳而获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jiān rěn bù bá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yī qián bù zhí一钱不直指毫无价值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sān bù niù liù三不拗六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
xíng bù yú fāng行不逾方谓行动不逾越法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bù kān rù mù不堪入目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bù xiāng wèn wén不相问闻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r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人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gè bù xiāng ràng各不相让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jī féi bù xià dàn鸡肥不下蛋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bù tóng dài tiān不同戴天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公羊传 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cuì ér bù jiān脆而不坚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qiǎo bù ruò zhuō巧不若拙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mù bù xié shì目不斜视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bù gǎn gāo pān不敢高攀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shān ruì zé bù gāo山锐则不高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xué bù zhān qià学不沾洽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jiù guò bù shàn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若死者有知,先王之积怒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及私魏丑夫乎?”
dé bù chóu shī得不酬失见“得不偿失”。《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yòng rén bù yí,yí rén bù yòng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不相信。任用一个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一个人,就不要任用他。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盛,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徽事,勿间以言。”
xīn shù bù dìng心术不定心术:心计。心计难以捉摸。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不想今日去往无门,非在位次低微,且王伦只心术不定,语言不准,难以相聚。”
háo lí bù shuǎng毫厘不爽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jū xīn bù jìng居心不净居心:存心;净:干净。存心不善。指存心不纯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bù zhī dīng dǒng不知丁董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wú bān bù shí无般不识犹百般,用尽方法。
bù huáng níng chǔ不遑宁处遑:闲暇。没有闲暇的时候。《晋书·桓温传》:“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
bù zhī tòng yǎng不知痛痒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tǎn tè bù dìng忐忑不定同“忐忑不安”。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bù shí tái jǔ不识抬举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不自由,毋宁死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měi bù shèng shōu美不胜收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bù qī ér tóng不期而同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fèn bù gù shēng奋不顾生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jiǔ yāo bù wàng久要不忘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bù zú wéi jù不足为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yī sī bù gǒu一丝不苟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zhuó luò bù jī卓荦不羁谓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何可一日无此君?”刘孝标注引南朝·宋·何法盛《中兴书》:“徽之卓荦不羁,欲为傲达,放肆声色,颇过度,时人钦其才,秽其行也。”
jìng jiǔ bù chī chī fá jiǔ敬酒不吃吃罚酒比喻对某些必须做的事不肯主动去做,结果却被迫去做。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黄抚台这个人,向来敬酒不吃吃罚酒,说不定这一来反倒对老裘另眼相看。”
bù yīn rén rè不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bù tiǎn zhī yí不腆之仪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chū dí bù yì出敌不意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zhū qiú bù yǐ诛求不已见“诛求无已”。清·张廷玉《明史·范济传》:“无丁之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
zhuàng xīn bù yǐ壮心不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ù zú wéi xùn不足为训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bù ān běn fèn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bǎi dú bú yàn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bù jī zhī cái不羁之才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jiàn sǐ bù jiù见死不救见到别人面临死亡威胁而不去救援。元 关汉卿《救风尘》:“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
jué bù hù duǎn绝不护短护短:自讳过失。指丝毫不护着自己的短处或过失。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至矣。”
luǎn shí bù dí卵石不敌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汉 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上梁不正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mò bù guān qíng漠不关情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胜计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fèng gōng bù ē奉公不阿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fēng yǔ bù tòu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bù hù xì xíng不护细行指不注意小节。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piàn jiǎ bù huí片甲不回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dà dé bù chóu大德不酬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piàn jiǎ bù liú片甲不留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23回:“为足的在此扎营,意欲等候番兵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máo cí bù jiǎn茅茨不翦茅茨:茅屋;翦:修饰。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形容生活简陋俭朴。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dòu liú bù jìn逗留不进逗留:停滞不前。停顿不前。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而祁连知虏在前,逗留不进。”
jī quǎn bù liú鸡犬不留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各有巧妙不同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个别谈话……或先软后硬,或先硬后软,或忽硬忽软,各有巧妙不同。”
xī yān bù chá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dà fú bù zài大福不再福:幸福;再:第二次。大福不会再次来临。指幸运的事情不可期望再来。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三年》:“大福不再,祗取辱焉。”
jì wǎng bù jiù既往不咎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huì rén bù tiě诲人不惓见“诲人不倦”。
fàng dá bù jī放达不羁纵放旷达,不受拘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shǒu zhèng bù huí守正不回坚守正道,不屈从。《周书·王罴传》:“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英也。”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bù zhī qǐ dǎo不知起倒不知利害,不知高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bù jué rú dài不绝如带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zuò shì bù gù坐视不顾坐:不动。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以有疏财仗义之张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忠人之事,未有坐视不顾,而致其剪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