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lián mián bù jué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kǒu bù zé yán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chòu bù kě dāng臭不可当当: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唐 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嶢蚘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yū guài bù jīng迂怪不经经:常规、规则。迂曲怪诞不合常理。《隋书·王劭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勒,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
bù yí jù xì不遗巨细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廖仲恺《答胡适井田书》:“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不遗巨细的精神。真是佩服。”
míng bù xū chuán名不虚传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mì bù kě fēn密不可分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qiú shēng bù dé,qiú sǐ bù néng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diē dàng bù jū跌荡不拘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同“跌宕不羁”。明 袁黄、王世贞《纲鉴合编 宋纪 武帝》:“八月,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僧达幼聪警能文,而跌荡不拘。”
diē dàng bù jī跌荡不羁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同“跌宕不羁”。《宣和书谱 石延年》:“遂入馆,然跌荡不羁,剧饮尚气节,视天下无复难事,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树欲静而风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bù huò zhī nián不惑之年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bù fá xiān lì不乏先例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bù zhī suǒ cóng不知所从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háo bù yóu yù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nèi jǔ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shì sǐ bù èr誓死不贰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bàn chóu bù nà半筹不纳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bù lún bù lèi不伦不类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bù zhì bù qiú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诗经 邶风 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郑玄笺:“我君子之行,不疾害,不求备于一人,其行何用为不善。”
bù cí bù xióng不雌不雄不阴不阳。指态度暧昧。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合寄姐说了几次,他又不雌不雄。”
bù bì shuǐ huǒ不避水火指不畏凶险。《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bù náo bù qū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yōng róng bù pò雍容不迫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元史 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sān rì bù tán,shǒu shēng jīng jí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mín bù kān mìng民不堪命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bù qī ér tóng不期而同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yìng jiē bù xiá应接不暇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zhǐ bù shèng qū指不胜屈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bù tān wéi bǎo不贪为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bù xiāng wéi móu不相为谋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cóng róng bù pò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mián yán bù duàn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孔子家语 观周》:“涓涓不雍,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lǚ jiàn bù xiān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见不鲜。”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huò chū bù cè祸出不测测:估计,猜度。灾祸的产生不可揣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仁宗大怒,玉音甚厉,众恐祸出不测。”
bào fù bù fán抱负不凡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zhū méng bù jī跅幪不羁见“跅弛不羁”。
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音乐的余味;绝:断。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xiǔ jí bù diāo朽棘不彫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bù kě shōu shí不可收拾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bù dǒng rén shì不懂人事不懂得为人处世。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54回:“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反说不懂人事。”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zhāo zhī bù lái,huī zhī bù qù招之不来,麾之不去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yī bù rú xīn,rén bù rú gù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服以新为好,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xiān jiè bù yí纤介不遗纤:细小;遗:遗漏。一点儿都没有遗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纪》:“取唐以来至于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介不遗。”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汉贼不两立比喻有我无你。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gū yīn zé bù shēng,dú yáng zé bù zhǎng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清·程允开《幼学故事琼林·夫妇》:“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chóu chú bù dìng踌躇不定犹豫不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jī zhòng bù fǎn积重不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ào bù kě zhǎng敖不可长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mǎ bù jiě ān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tíng zhì bù qián停滞不前停留下来不继续前进。滞:滞留;停留不动;停滞:因为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地前进或发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héng tǎng bù jī跅弢不羁见“跅弛不羁”。
rú chí bù jī跅弛不羁放荡不受拘束。《汉书》: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晋书·周处传论》:“周子隐以跅弛之材,负不羁之行。”
bì bù kě shǎo必不可少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pái huái bù qián徘徊不前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
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máo cí bù jiǎn,cǎi chuán bù zhuó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茅茨:茅屋;翦:修饰;采椽:枥木或柞木椽子;斫:砍削。用茅草覆盖屋顶,屋顶的椽子也未加砍削。形容生活简陋俭朴。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zhēn jīn bù dù真金不镀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唐·李绅《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zhì zhī bù lǐ置之不理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shí gǔ bù huà食古不化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wéi fù bù rén为富不仁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bù zhī suǒ chū不知所出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②不知道该怎幺办。《文选 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从来。”
jié áo bù xùn桀敖不驯同“桀骜不逊”。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桀敖不驯,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
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自知而不自见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见:自我显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春秋·楚·李耳《老子·德经》:“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guài dàn bù jīng怪诞不经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
lín wēi bù luàn临危不乱临:面临;危:危险;乱:慌乱,紊乱。指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梁实秋《槐园梦忆》:“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镇定应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
shé jiǎo bù xià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mín bù liáo shēng民不聊生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jǔ yǔ bù hé龃龉不合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宋·陆游《贺吏部陈侍郎启》:“然贤能之进,常龃龉而不合,亦稀阔而难遭。”
wèi bù qī jiāo位不期骄指地位高了,就会骄傲。《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shén guǐ bù cè神鬼不测神灵鬼怪都不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亦作“神鬼难测”。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贤士展神鬼不测之机,兴一旅之师,辅佐公子,以成大事。”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zài suǒ bù miǎn在所不免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昼为校课所迫,仅以夜间偷闲赶译,草率之处,在所不免。”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bù piān bù yǐ不偏不倚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sú bù kě yī俗不可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mò shì bù wàng没世不忘一辈子也忘不了。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wēi rán bù dòng巍然不动巍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大坚固,不可动摇。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yǎng bú kuì tiān仰不愧天仰:抬头;愧:惭愧。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bù liǎo ér liǎo不了而了犹不了了之。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hǔ bù shí ér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zhuó ěr bù qún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dà shì bù hú tú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jū zhū bù xī居诸不息居诸:语助词,借指光阴;息:停止,休息。时光不断地推移。形容时光流逝南朝·梁·萧纲《善觉寺碑铭》:“居诸不息,寒暑推移。”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huǎn bù jì jí缓不济急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bù yán ér yù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bīng bù jiē rèn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qiè ér bù shě锲而不舍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