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惊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惊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īng shì hài sú惊世骇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jīng shén qì guǐ惊神泣鬼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shòu chǒng ruò jīng受宠若惊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jīng hóng yàn yǐng惊鸿艳影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chī jīng shòu pà吃惊受怕受惊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jīng xīn sàng pò惊心丧魄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jīng tāo hài làng惊涛骇浪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jiǎo ruò jīng lóng矫若惊龙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xīn jīng dǎn zhàn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jīng tāo jù làng惊涛巨浪同“惊涛骇浪”。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jīng xǐ ruò kuáng惊喜若狂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dǎ yā jīng yuān打鸭惊鸳见“打鸭惊鸳鸯”。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wén chǒng ruò jīng闻宠若惊犹言受宠若惊。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jīng gōng zhī niǎo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狂风骇浪。《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jīng xīn hài mù惊心骇目同“惊心骇瞩”。达时《夫已氏之支那观》:“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
jīng xīn duó mù惊心夺目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yī zuò jiē jīng一座皆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pāi àn jīng qí拍案惊奇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niǎo jīng shǔ cuàn鸟惊鼠窜见“鸟骇鼠窜”。《明史·艾万年传》:“贼衣食易尽,生理一绝,鸟惊鼠窜。”
dòng dì jīng tiān动地惊天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jīng hún shè pò惊魂摄魄见“惊魂夺魄”。《花城》1981年第1期:“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科学家们正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经历着惊魂摄魄的斗争。”
jīng cǎi jué yàn惊采绝艳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chǒng rǔ wú jīng宠辱无惊宠:宠爱;辱:羞辱。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无动于衷。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半夜敲门不吃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dòng pǔ yú jīng冻浦鱼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jīng fēng nù tāo惊风怒涛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jīng huāng wú cuò惊慌无措同“惊惶失措”。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更深夜静,不提防汉兵直抵矶下,鼓噪而前,惊慌无措。”
gǒu fèi zhī jīng狗吠之惊谓小惊忧。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jīng ěr hài mù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ròu chàn xīn jīng肉颤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shí pò tiān jīng石破天惊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唐 李贺《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dòng pò jīng xīn动魄惊心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biān chén bù jīng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jīng xīn chǐ pò惊心褫魄见“惊心丧魄”。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hè yuàn yuán jīng鹤怨猿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dǎ cǎo shé jīng打草蛇惊见“打草惊蛇”。《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xīn jīng ròu zhàn心惊肉战见“心惊肉跳”。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dà jīng xiǎo guài大惊小怪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xīn jīng shòu pà躭惊受怕犹言担受惊吓。
yǔ bù jīng rén语不惊人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xīn jīng ròu tiào心惊肉跳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jīng xīn dòng pò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jīng cái fēng yì惊才风逸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皇失措同“惊惶失措”。
wàng yáng jīng tàn望洋惊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清·杭世骏《<李太白全集>序》:“书来质余,方望洋惊叹,五体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惊恐万状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xīn jīng dǎn luò心惊胆落同“心惊胆战”。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yòu jīng yòu xǐ又惊又喜既惊讶又高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gǔ chàn ròu jīng骨颤肉惊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jīng xīn diào dǎn惊心掉胆惊:惊吓;掉:恐惧,战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
xīn jīng dǎn liè心惊胆裂同“心惊胆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先锋将魄散魂飞,合后兵心惊胆裂。”
jīng shì zhèn sú惊世震俗见“惊世骇俗”。宋·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
dà chī yī jīng大吃一惊形容非常吃惊。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jīng cái jué yàn惊才绝艳见“惊才绝艳”。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hún jīng dǎn chàn魂惊胆颤形容惊恐万分。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xīn jīng dǎn hán心惊胆寒同“心惊胆战”。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chǒng rǔ bù jīng宠辱不惊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jīng xīn bēi pò惊心悲魄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jīng xǐ jiāo jí惊喜交集交集:不同感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又吃惊;又高兴。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dǎ cǎo jīng shé打草惊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dān jīng rěn pà担惊忍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diào dǎn jīng xīn吊胆惊心犹言吊胆提心。《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niǎo jīng yú hài鸟惊鱼骇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绥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衔,急则鸟惊鱼骇。”
chǒng rǔ ruò jīng宠辱若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chù mù jīng xīng怵目惊心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jīng tān dòng dì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yú jīng niǎo kuì鱼惊鸟溃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速崩溃,完全失败。《隋书·杨玄感传论》:“民力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鱼惊鸟溃。”
shòu pà dān jīng受怕担惊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恁的般受怕担惊,又不图甚浪酒闲茶。”
chéng xū kě jīng乘虚可惊乘:趁;虚:空虚;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恐吓他。《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敌可取。”
yǎn tiào xīn jīng眼跳心惊眼皮跳动,内心惊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
piān ruò jīn hóng翩若惊鸿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ròu tiào shén jīng肉跳神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niǎo jīng yú sàn鸟惊鱼散见“鸟散鱼溃”。《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bèi chǒng ruò jīng被宠若惊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jīng hún dòng pò惊魂动魄形容十分恐惧。清 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hǎi bō bù jīng海波不惊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jīng jiàn hài wén惊见骇闻见“惊耳骇目”。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jīng xīn dào dǎn惊心悼胆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jīng yuán tuō tù惊猿脱兔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tiān jīng shí pò天惊石破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lìng rén chī jīng令人吃惊让人感到惊讶。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luán qí hóng jīng鸾跂鸿惊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jīng qǐ liáng chén惊起梁尘《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xīn jīng dǎn shè心惊胆慑慑:恐惧。指人内心惊惧害怕。《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半夜敲门心不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xīn jīng dǎn chàn心惊胆颤见“心惊胆战”。《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dǎn chàn xīn jīng胆颤心惊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yī míng jīng rén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jīng è shī sè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yī zuò jìn jīng一坐尽惊谓满座皆惊服。《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shén sè bù jīng神色不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dǎn jīng xīn zhàn胆惊心战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dǎn jīng xīn chàn胆惊心颤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hún jīng dǎn luò魂惊胆落形容惊恐万分。《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虽是圣人,亦得魂惊胆落。”
miào yǔ jīng rén妙语惊人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