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大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知奸亦有大罗 | 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 |
shí tóu dà hǎi石投大海 |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
kuān rén dà dù宽仁大度 | 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 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yī bǐng dà gōng一秉大公 |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méi dà méi xiǎo没大没小 | 指对长辈或职位高的人不尊敬,没礼貌。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 |
dà shǒu bǐ大手笔 |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
dà hǎi yī zhēn大海一针 |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无从寻觅。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 |
yǐ xiǎo jiàn dà以小见大 |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
màn tiān dà huǎng漫天大谎 | 弥天大谎,没有边际的假话 | 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 |
dà chù zhuó mò大处着墨 |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dǎn dà rú dǒu胆大如斗 | 形容胆量极大。 |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
sī shì tǐ dà斯事体大 | 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 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
mán tiān dà huǎng瞒天大谎 | 指天大的谎话。形容漫无边际的假话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把偏房说成正房,一味瞒天大谎,全无半点真实。” |
dà quán dú lǎn大权独揽 |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dà sì xuān chuán大肆宣传 | 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 张平《抉择》:“他以前也看过这一类的报道,好像还有什么报纸和电视把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肆宣传。” |
dà yǒu bì yì大有裨益 |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 《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zhǔ xiǎo bēi dà褚小杯大 | 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dà dòng gōng guàn大动公惯 |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 |
dà rén hǔ biàn大人虎变 |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 《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
dà kuài wén zhāng大块文章 | 大块:大地;大自然;文章:错综的花纹;华美的色彩。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来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yāng yāng dà fēng泱泱大风 |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
zhì xiǎo yán dà知小言大 | 知:通“智”。聪明才智不济,说话口气却很大。 | 《新唐书·李道宗传》:“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知小言大,且为戎首。’……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 |
gāo tíng dà xiè高亭大榭 |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休息和观览四周的高大建筑物。 | 宋·李恪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
dà hóng dà lǜ大红大绿 | 谓颜色浓艳。 |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
dà kuài duǒ yí大块朵颐 | 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 | 《周易 颐》:“观我朵颐,凶。” |
dù cháng xié dà度长絜大 | 谓比量长短大小。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jiē dà huān xǐ皆大欢喜 |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páng rán dà wù庞然大物 |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dà rén dà yì大仁大义 |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
mò dà bù diào末大不掉 | 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
wǔ huā dà bǎng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
qīn chāi dà chén钦差大臣 |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
dà tí xiǎo zuò大题小做 | 把大题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 周作人《鬼的生长》:“但是千百年来已非一日,载籍浩如烟海,门外摸索,不得象尾,而且鬼界的问题似乎也多得很,尽够研究院里先生们一生的检讨,我这里只提出一个题目,即上面所说的鬼之生长,姑且大题小做,略陈管见,仁候明教。” |
dà hán suǒ qiú大寒索裘 |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 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
bú shí dà tǐ不识大体 |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
dà chē wú ní大车无輗 | 輗: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大车没有輗难以前进。比喻人不守诚信难以立足。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cháng qí dà yù偿其大欲 | 偿:达到,满足。欲:欲望。大欲:野心。指满足了他最大的欲望,或达到了他的野心。 |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但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 |
tāo tiān dà zuì滔天大罪 | 形容罪恶极大。 |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
zhǔ xiǎo huái dà褚小怀大 | 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dà dù bāo róng大度包容 | 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gù quán dà jú顾全大局 | 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惩大戒 | 惩:惩处。指稍加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11卷:“不过借此小惩大戒,也叫你东家晓得点轻重,你们要告尽管去上告。” |
dà dǎ chū shǒu大打出手 | “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 | 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xiǎo xué ér dà yí小学而大遗 |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à zhǎn jīng lún大展经纶 |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廷广众 | 见“大庭广众”。 |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
dà hū xiǎo hē大呼小喝 | 同“大呼小叫”。 |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答应道:‘老爷在这里,又不走了,大呼小喝做甚么?’” |
dà chè dà wù大彻大悟 |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 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
dà ēn dà dé大恩大德 |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
zuǐ dà hóu lóng xiǎo嘴大喉咙小 | 吃得进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 |
xiǎo shòu dà zǒu小受大走 |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
yīn xiǎo jiàn dà因小见大 |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的方面。 | |
dà jīng dà fǎ大经大法 |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 唐·韩愈《与孟尚书》:“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 |
dà bāo dà lǎn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
fù shāng dà gǔ富商大贾 | 亦作“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 《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于京师。” |
fú rán dà nù艴然大怒 | 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
hóng zhōng dà lǜ洪钟大吕 | 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
dà pò dà lì大破大立 | 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 |
jīng guó dà yè经国大业 | 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dà mǎ jīn dāo大马金刀 |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
zhāng dà qí cí张大其词 |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
gè dǎ wǔ shí dà bǎn各打五十大板 | 各:各自。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
dà dāi dà hé大开大合 | 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 清·赵翼《忧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开大合为弛张。” |
wè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 | 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
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 |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
fù jiā dà shì富家大室 | 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 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所谓富家大室者,所积之厚,其势可以比封君,而钱足以使鬼神。” |
dà dà fāng fāng大大方方 | 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
dà cuò tè cuò大错特错 | 完全错了。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
dà chuī fǎ luó大吹法螺 | 比喻空口说大话。 | 《妙法莲华经 序品》:“今佛世主,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
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能登大雅之堂 | 形容不够文雅。 |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zhì xiǎo móu dà智小谋大 | 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 《晋书·庾亮传论》:“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周书·李弼传》:“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英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
dà yú chī xiǎo yú大鱼吃小鱼 | 比喻以强凌弱,以大吞小或层层剥削。 | 老舍《赵旺与荷珠》:“这样,既能显出剧情的有机发展,也增加了大鱼吃小鱼的一层阐明。” |
dà dòng gān gē大动干戈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dà kāi yǎn jiè大开眼界 | 开:扩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围。开阔视野;大长见识。 | 唐 李濬《松窗杂录 楚儿》:“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大开眼界莫言冤’。” |
xīn cū dǎn dà心粗胆大 | 心地粗疏,胆子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亦作“心粗胆壮”。 |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这厮便倚强凌弱,心粗胆大,怎敢来俺庄上。不由的忿气夯胸膛。” |
xióng cái dà lüè雄材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huō rán dà wù豁然大悟 | 形容彻底晓悟。 |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诎 | 见“大直若屈”。 | 《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 |
dà jíng fǎ dù大明法度 |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
xiǎo xiá dà chī小黠大痴 |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 唐·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
dà shì pū zhāng大事铺张 |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 |
háo táo dà kū号啕大哭 |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 《周易 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shēn shān dà zé深山大泽 | 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
dà yāo xiǎo hē大吆小喝 | 大声喊叫、谩骂。 | |
dú lǎn dà quán独揽大权 |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 | 欧阳山《三家巷》:“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贪恋这份钱财,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为所欲为。” |
dà sì gōng jī大肆攻击 |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 |
yōng róng dà dù雍容大度 | 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dà jiàng néng yǔ rén guī jǔ,bù néng shǐ rén qiǎo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dà fàng jué cí大放厥词 |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zhì dà cái shū志大才疏 |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dà xiè bā kuài大卸八块 | 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八块呢!” |
xiǎo wǎng dà lái小往大来 | 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 《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
fú yī dà páo浮一大瓟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瓟:同“匏”,匏瓜。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清·朱彝尊《黄征君寿序》:“目击其先公之大节,具书于国史,先生之心,足以自慰,于介寿日,宜浮一大瓟者也。” |
lì dà wú bǐ力大无比 | 形容力量巨大。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力大无比。” |
nán zǐ hàn dà zhàng fū男子汉大丈夫 | 指志向高远有所作为的男人。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男子汉大丈夫,休说那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戴鬄髻的话头。” |
bā tái dà jiào八抬大轿 |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